[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451.9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46;C02F1/72;C02F1/7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等离子体 技术 处理 降解 有机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印染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相应增多,它们进入水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类废水中含有包括多环芳烃、卤代烃、杂环类化合物、有机氛化物、有机磷农药、表面活性剂、有机染料等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大,成份复杂,化学耗氧量高,采用常规的生物或物理化学净化方法处理难以或无法满足净化处理的技术和经济要求。近些年来,一些新兴废水处理技术如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方法等得到飞速发展,它们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给废水处理带来新的活力。
现有的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主要是利用高压脉冲放电形成的紫外光、冲击波、活性自由基以及高能电子、紫外线、臭氧等多因素的协同降解作用达到增强处理效果的目的,是集光、电、化学氧化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目前利用高压脉冲放电处理有机废水的方式主要有液下及水平(或倾斜)液面高压脉冲放电形式,其中液下放电需要鼓入空气,配套设施多;水平(或倾斜)液面放电只能单面放电,两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无法适用于大规模处理,而且液面放电方法产生的臭氧等气体无法利用,存在混合不均,产生死角,活性自由基产率不高(活性自由基指·OH、·HO2、·O等活性自由基和氧化性极强的O3),自由基向液体内部扩散迁移速率较低等缺点,导致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可适用于大规模处理,并可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效果的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低温等离子体箱体,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的侧部设置有配水箱,所述的配水箱通过配水管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箱体连通,所述的配水管包括位于低温等离子体箱体外的配水总管和若干根与所述的配水总管相通的穿孔配水支管,所述的穿孔配水支管横向贯穿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且所述的穿孔配水支管上悬挂有金属丝网,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内位于所述的金属丝网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内纵向设置有高压电极,所述的高压电极与所述的金属丝网相互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高压电极与外部的低温等离子体电源连接。
所述的配水箱上设置有用于盛装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供水箱,所述的供水箱内设置有用于将供水箱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送入所述的配水箱的潜水泵。
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由所述的金属丝网分隔为若干个单元处理区,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箱体上且与各个单元处理区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抽气管,各个所述的抽气管分别接入于水射器,所述的水射器安装于所述的潜水泵的出水管上,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配水箱连通。
所述的穿孔配水支管的直径小于15mm。
所述的金属丝网上负载功能催化剂。
所述的功能催化剂为纳米级二氧化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该装置中有机废水在金属丝网表面形成液膜,高压电极直接在有机废水形成的液膜表面放电,利用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主要指·OH、·HO2、·O等活性自由基)净化有机废水,由于金属丝网使液膜在流动中处于紊流状态,可以加快液膜表面的更新及表面活性物质向液膜内部迁移,从而加快反应速度,使低温等离子体释放的高能粒子、紫外线等多种形式的能量物质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加强了低温等离子体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丝网形成液膜构成等离子体集电极,电极垂直排列充分利用空间,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
进一步由于配水箱上设置有用于盛装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供水箱,供水箱内设置有用于将供水箱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送入配水箱的潜水泵,可直接将供水箱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通过潜水泵送入配水箱,使该装置结构更加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