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用蒸格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134.7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蒙林;殷勇;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6/20 | 分类号: | A47J36/2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詹福五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蒸汽 混合 加热 用蒸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波炉配套用部件,特别是一种既可与传统微波炉用蒸汽加热(烹饪)容器配套、又可与具有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功能的微波炉配套,用于对食物进行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的蒸格。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设备日益现代化,带有蒸汽加热(烹饪)功能的微波炉及微波炉容器开始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中。此类微波炉及微波炉容器主要是利用微波对水进行加热、然后再利用其产生的水蒸汽来加热(烹饪)食物,在加热的同时通过蒸格完全屏蔽微波、从而避免了在蒸馒头、包子等在蒸制过程中造成的“内硬”、脱水等问题,确保了良好的口感,同时也防止了加热带有硬壳(硬核)的食物、如:鸡蛋、栗子类坚果、带骨的肉类等食物时会引起“爆炸”的问题,也解决了在微波炉中对罐头、带金属边的瓷碗等进行加热处理等难题。单纯利用水蒸汽加热食物,虽然具有食物水分散失很少、并可加热带硬壳(硬核)的食物,且对盛食物的容器亦无特殊要求等优点;在申请公布号为CN 101766440A、名称为《微波蒸汽烹饪容器系统》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用于烹饪食品的微波炉用蒸汽烹饪容器系统即属于此类技术;所述容器系统中的盖子含有微波屏蔽层、下部则利用只能过蒸汽的蒸格屏蔽微波,该容器系统用于加热(烹饪)食物虽然避免了微波直接加热食物等所存在的弊病及禁忌,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特长;因而存在加热时间较长、热效率及微波能的利用率低、能耗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用蒸格,该蒸格在背景技术设置仅允许蒸汽通过的蒸汽孔(即直径均不大于对应的微波波长1/25)的基础上,增设一组微波裂缝天线、以提供部分微波能,实现对食物进行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达到在确保食物具有良好口感的同时,利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特长、通过部分微波能和蒸汽对食物进行混合加热,以提高微波炉的热效率及微波能的利用率,有效缩短加热食物的时间,降低能耗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背景技术基础上,即在背景技术的蒸格上仅设蒸汽加热用蒸汽孔的基础上、增设一组微波裂缝天线,在加热时利用微波裂缝天线向工作腔(食物加热腔)内提供部分微波能、实现对食物进行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以提高微波炉的热效率及微波能的利用率、缩短加热食物的时间、降低能耗;从而实现其发明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用蒸格包括蒸格及设于蒸格上的蒸汽加热用蒸汽孔,关键在于在蒸格上还设有用于输入部分微波能的一组微波裂缝天线;各裂缝天线间隔设置于蒸格上的蒸汽孔之间。
所述蒸格为带环边的盆体式蒸格或平板式蒸格;当采用盆体式蒸格时、蒸汽加热用蒸汽孔和微波裂缝天线均设于盆体式蒸格的底板上,而当采用平板式蒸格时、蒸汽加热用蒸汽孔和微波裂缝天线则直接设于平板式蒸格的板体上。所述用于输入部分微波能的一组微波裂缝天线,每组微波裂缝天线的个数为10-30个“*”形裂缝天线、或“一”形裂缝天线、或多边形裂缝天线,而每组微波裂缝天线输入的微波能为相应微波炉总微波能的5-15%。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蒸格上的蒸汽孔之间增设了一组用于输入微波能的微波裂缝天线、以向蒸格上部提供部分微波能,从而既可与传统微波炉用蒸汽加热(烹饪)容器配套、又可与具有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功能的微波炉配套,实现利用微波和蒸汽混合加热(烹饪)食物。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可通过微波和蒸汽的混合作用对食物进行烹饪,充分发挥了微波加热的优点,有效拓宽了微波炉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微波炉的利用率及节能效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1盆体式蒸格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平板式蒸格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平板式蒸格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盆体式蒸格,2.平板式蒸格,3.蒸汽孔,4.微波裂缝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各实施例均以与磁控管的工作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炉配套用的蒸格为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