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90820.0 | 申请日: | 201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国;沈文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文瑛 |
| 主分类号: | H02G5/02 | 分类号: | H02G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 |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35 kv 中压全 浇注 母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浇注式母线槽,尤其涉及一种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03229024.1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复合树脂浇注母线槽,包括裸母线和复合树脂体,每根裸母线被复合树脂体包裹,裸母线和裸母线间被复合树脂体隔开,多根裸母线被复合树脂体固化成一个整体。
全封闭复合树脂浇注母线槽由于裸母线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充满复合树脂体,因此裸母线即使有毛剌也不会产生相间短路,更不会产生烟囱效应;由于母线槽靠复合树脂体传导散热,所以散热性能比双重绝缘母线槽好。母线槽也可用于潮湿环境,甚至水中工作。由于裸母线全部被复合树脂包裹,因此母线槽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不仅可省去金属外壳,还可在腐蚀环境中使用。由于浇注母线槽采用具有优良散热效果、特殊工艺的复合树脂体包裹裸母线,母线槽的散热性能比直接空气散热效果更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该母线槽采用在绝缘母体上开散执孔,在金属导体两末端与绝缘母体之间有蛇管型绝缘体作为过渡段,该母线槽散热性能好,适用于中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传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包括一绝缘母体和数个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大部分被绝缘母体包覆,金属导体两末端裸露,在金属导体两末端与绝缘母体之间有蛇管型绝缘体作为过渡段;并且金属导体之间保持一预定的间隔,其中,在所述相邻金属导体之间的绝缘母体上设有长方形散热通孔,所述长方形通孔以间隔方式沿相邻金属导体间的绝缘母体排列,在相邻金属导体端部之间形成开放式向内凹孔。
所述长方形通孔以单排间隔方式沿相邻金属导体间的绝缘母体排列。
所述相邻金属导体之间的绝缘母体上设有的通孔为正方形散热通孔。
所述在相邻金属导体端部之间形成的开放式向内凹孔为二个,二个凹孔之间有一个加强肋。
所述金属导体的上下侧端部为圆弧形。
所述蛇管型绝缘体的材质与绝缘母体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所述相邻金属导体之间的绝缘母体上设有长方形散热孔,所述长方形通孔以单排间隔方式沿相邻金属导体间的绝缘母体排列,在相邻金属导体端部之间形成开放式向内凹孔以及加强肋,使得母线槽散热性能好,具有高绝缘性和高防护等级,以及较好的节能效果,机械强度也达到要求。本实用新型在金属导体两末端与绝缘母体之间有蛇管型绝缘体作为过渡段,以形成较好的相间绝缘,适用于中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导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线槽接合时二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线槽接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母线槽接合后的接时部示意图;
图中:1绝缘母体,2金属导体,21 a相金属导体,22 b相金属导体,23 c相金属导体,3散热孔,4开放式内凹孔,5蛇管型绝缘体,6加强肋,7连接导板,8螺栓,9接续部,91金属导体接续,92加强肋接续,10衔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35kV中压全浇注式母线槽,包括一绝缘母体1和数个金属导体2,以三个金属导体为例,为三相导体,即a1相金属导体21、b1相金属导体22、c1相金属导体23,如图1所示,母线槽外形为一柱状体,金属导体2可为铜或铝导体。
所述三个金属导体2大部分被绝缘母体1包覆,金属导体2两末端裸露,在金属导体两末端与绝缘母体之间有蛇管型绝缘体5作为过渡段,所述蛇管型绝缘体5的材质与绝缘母体1的材质相同,以形成相间绝缘;并且三个金属导体2之间保持一预定的间隔,该间隔为相间距离L1,须达到安全距离;在所述相邻金属导体2之间的绝缘母体1上设有长方形散热通孔3,以正方形通孔为好,所述正方形散热孔3以单排间隔方式沿相邻金属导体2间的绝缘母体1排列,所述正方形散热孔3为封闭孔,以利于绝缘母体1散热;在相邻金属导体2端部之间形成开放式向内凹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文瑛,未经沈文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0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