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专用超声波试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8535.5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2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鹰;程真喜;张向英;郭思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 不锈钢 焊缝 专用 超声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钢焊缝进行超声波的检测技术。特别涉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波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超声波在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传播过程中波幅与传播距离的关系同碳钢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声束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各向异性组织作用的复杂,即使人工反射体深度相同,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达到人工反射体反射的入射波及其反射回波的路径不同,遇到的组织不同,故反射波的衰减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用碳钢的检测方法即只用一条波幅-距离曲线与回波的比较来对缺陷定量。若要准确地评定反射当量,必须测定焊缝中每一区域人工缺陷的反射强度,但这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专用超声波试块,以解决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缺陷准确定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波检测专用超声波试块,包括三块等厚度的焊缝为坡口型的焊接试块,第一块在焊缝左熔合线上,每隔一定距离钻设有横通孔,第二块在焊缝右熔合线上,每隔一定距离钻设有横通孔,第三块在焊缝中心线上,每隔一定钻设有横通孔,所述位于焊缝左熔合线、焊缝右熔合线和焊缝中心线上的横通孔分别构成等列距的分布,并且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互相对齐。
如上所述的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波检测专用超声波试块,第一块在焊缝左熔合线上,每隔10mm钻Φ2×30mm的横通孔,构成一列横通孔,第二块在焊缝右熔合线上,每隔10mm钻Φ2×30mm的横通孔,构成另一列横通孔,第三块在焊缝中心线上,每隔10mm钻Φ2×30mm的横通孔,构成第三列横通孔;试块宽30mm,试块与被检焊缝同厚,长度是厚度4倍且以焊缝为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通过在试块上特定位置制作数量有限的人工反射体,测量这些反射体反射波幅,再用插值法获取焊缝横截面所有区域的人工反射体反射强度,来解决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缺陷准确定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块焊接试块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块焊接试块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块焊接试块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焊接试块的俯视图。
图5是测量中焊缝形状、焊缝宽度及人工反射体分布及探头的检测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使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检测装置。与铁素体钢焊缝相比,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有较大区别。奥氏体钢焊缝凝固时未发生相变,室温下以铸态柱状奥氏体晶粒存在,这种焊缝组织一般具有晶粒粗大、柱状晶粒且各向异性、与母材存在明显的异质界面、焊缝组织受焊接工艺影响大等特点。所以在检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时应充分考虑声束衰减向异性。因此,制作试块必须与被检焊缝的母材、焊材、焊接接头几何形状和焊接工艺基本一致,才能保证检测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参见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三块等厚度的焊缝为坡口型的焊接试块,第一块在焊缝1左熔合线上,每隔一定距离钻设有横通孔2,参见图3;第二块在焊缝1右熔合线上,每隔一定距离钻设有的横通孔2,参见图1.;第三块在焊缝1中心线上,每隔一定钻设有横通孔2,参见图2。所述的焊接试块的俯视图反映该试块的宽度,参见图4。
具体的实施例为,对比试块由三个试块组成,第一块将在焊缝1左熔合线上、深度每隔10mm钻Φ2×30mm横通孔2,构成一列横通孔,第二块将在焊缝1右熔合线上、深度每隔10mm钻Φ2×30mm横通孔2,构成另一列横通孔,第三块将在焊缝1中心线上、深度每隔10mm钻Φ2×30mm横通孔2,构成第三列横通孔。上述的三块试块宽均为30mm,试块与被检焊缝同厚,试块的长度是厚度4倍且以焊缝为中心。
选用纵波斜探头,频率为2.5MHz,K值为1.5。根据检测焊缝参数制作超声波试块,具体参数如图2。先测定焊缝左、右两熔合线上同深度(同一水平位置)Φ2mm横通孔的反射强度,再测定焊缝中心同深度Φ2mm横通孔的反射强度,并加以记录如表1。焊缝形状、焊缝宽度及人工反射体分布及探头的检测位置如图5,其中,L1=20mm,L2=12mm,L3=20mm,L4=28mm,h1=12mm,h2=23mm,h3=34mm,h4=51mm。
表1人工缺陷(Φ2mm横通孔)反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8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分血装置
- 下一篇: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