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管沉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7209.2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0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雯雯;杨波;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伟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斜管沉淀器。
背景技术
斜管沉淀器包括絮凝反应池和斜管沉淀池两部分。絮凝反应池设置机械动力装置,使污水快速与絮凝剂进行反应,污水经絮凝区反应后,进入斜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目前存在斜管沉淀器的斜管沉淀池只有一个,泥水分离效果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斜管沉淀器,使其在絮凝处理后泥水分离的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絮凝反应池和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中设有斜管沉淀器,絮凝反应池设有原水进口,斜管沉淀池设有污泥清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隔板分隔成两部分,隔板将斜管沉淀器也分隔成两部分,斜管沉淀池的一部分的顶部与絮凝反应池的底部连通,斜管沉淀池的另一部的顶部设有溢流堰,溢流堰上设有清水出口,隔板上位于斜管沉淀器的下方设有过水孔。
为了使污泥更好的沉淀到斜管沉淀器的底部,所述的过水孔设置在位于斜管沉淀器下方的隔板的上部。
为了便于清理污泥,所述的斜管沉淀池的两部分的底部各设有一个污泥清理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斜管沉淀池和斜管沉淀器分隔成两部分,增加污水与斜管沉淀器的接触时间,使得经絮凝后由污泥形成的微絮凝体能更好的沉淀,泥水分离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水进口,2、搅拌器,3、絮凝反应池,4、斜管沉淀池,5、斜管沉淀器,6、溢流堰,7、清水出口,8、污泥清理口,9、过水孔,1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絮凝反应池3和斜管沉淀池4,斜管沉淀池4中设有斜管沉淀器5,絮凝反应池3有顶部设有原水进口1,絮凝反应池3内设有搅拌器2,斜管沉淀池4通过竖直的隔板10分隔成左右两部分,隔板10将斜管沉淀器5也分隔成两部分,斜管沉淀池4的一部分的顶部与絮凝反应池3的底部连通,斜管沉淀池4的另一部的顶部设有溢流堰6,溢流堰6上设有清水出口7,隔板10上位于斜管沉淀器5的下方设有过水孔9,过水孔9挨着斜管沉淀器5。斜管沉淀池4的两部分的底部各设有一个污泥清理口8。
工作原理:加有絮凝剂的污水从原水进口1进入絮凝反应池3,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形成微絮凝体,并随污水进入到左侧斜管沉淀池4的上部,并通过左侧的斜管沉淀器5,左侧的斜管沉淀器5对污水进行一次过滤,一部分微絮凝体首先被沉淀下来落到左侧斜管沉淀池4的底部,经过一次净化的水进入到右侧的斜管沉淀器5,并由下往上通过右侧的斜管沉淀器5,剩余的大部分微絮凝体被沉淀下来落到右侧斜管沉淀池4的底部,清水从右侧斜管沉淀池4溢流进入溢流堰6并从清水出口7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伟,未经孙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7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用隔膜
- 下一篇: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