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7097.0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4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谭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04 | 分类号: | A61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鞍形 触点 人工 耳蜗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耳蜗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弯人工耳蜗电极,具体涉及一种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由耳蜗内的植入电极、言语处理器、麦克风及传送装置所组成。声音由麦克风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再传送至语言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并由传送器传送到接收器,产生的电脉冲送至相应的电极触点,从而刺激耳蜗内毛细胞使听神经产生兴奋并将声音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在整个人工耳蜗系统中,人工耳蜗电极是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只有三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阵联,另一种是预弯电极阵联,还有一种是微弯电极阵联。直电极植入后由于弹力作用,不能抱紧耳蜗内轴边,造成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而且容易挤压耳蜗内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预弯阵联电极由于弯度太大,植入非常不方便,采用支撑丝导入,支撑丝抽出后,会在电极上留下一个孔,且植入时控制不好也会损伤耳蜗。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的触点有三种,一种是球形,另一种是环形,还有一种是片形。球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小,功耗大,刺激不充分。环形触点电极阵联是整圈刺激,暴露面积虽然大,但是它会引起听觉神经以外的神经产生兴奋,影响刺激目的。片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介与球形触点电极阵与环形触点电极阵联之间,且不是整圈刺激,刺激效果好,功耗小。现有技术采用片形触点阵联,其触点为圆弧形片,粘附在硅胶表面,没有倒扣,容易脱落,且底部是圆弧形,植入时方向性不好,容易产生扭转,达不到对近蜗轴方向激效的目的,影响刺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它采用二十四个马鞍形触点阵联做刺激电极,每个马鞍形触点上都焊有一根金属丝,马鞍形触点的这种结构与硅胶体结合更牢固,裸露面积合适,功耗小,刺激充分。刺激电极阵联采用微弯结构,方便人工耳蜗电极手术插入,不易损伤耳蜗,不易扭曲,微弯结构使电极达到到对近蜗轴方向刺激的目的,刺激集中,语言分辨能力大大提高,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解决了现有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不方便,容易损伤耳蜗,电极容易扭曲,电极触点容易脱落,暴露面积小的问题。所述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方便,对耳蜗损伤小,电极不易扭曲,电极触点不易脱落,电极触点暴露面积合适。使人工耳蜗植入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提高,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长期正常工作,对人工耳蜗制造技术具有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电极触点与金属丝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马鞍形触点的微弯人工耳蜗电极包括回路电极环1、电极方向标志2、第一助推环3、第二助推环4、硅胶体5,二十四个马鞍形触点6阵联、微弯电极联结构7以及金属丝8。如图3所示马鞍形触点6上焊有一根金属丝8,金属丝8表面有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的作用是使金属丝之间相互绝缘。金属丝8与马鞍形触点6内侧平面上用电阻焊的方式焊接牢固。电极方向标志2、第一助推环3、第二助推环4、是硅胶体封装时成型的结构,回路电极环1内壁焊有金属丝,其表面也有特氟龙涂层,它同所述二十四个马鞍形触点6阵联,一起封装在硅胶体内,形成如图1所示阵联电极工耳蜗电极。
所述二十四个马鞍形触点6阵联后,再放装入回路电极环1,金属丝如图2所示整理好后用硅胶封装,封装成微弯的结构7,方便电极植入,并且植入后使马鞍形触点裸露面更接近耳蜗轴,使刺激充分。所述马鞍形触点6与硅胶体5封装后剖面图如图2所示,所述马鞍形触点6的触点形状类似马鞍,并且有两个向内的倒扣,牢固的固定在硅胶体内,确保马鞍形触点与硅胶体连接稳定,不脱落。
其中,所述马鞍形触点6底部为平面,这种结构植入后方向性好,定位准确,植入后不易扭曲。
其中,如图2所示硅胶封装时下半部分裸露在硅胶体外边,这种结构触点在封装时定位精度高,裸露面积有保障,裸露面积均匀,这种马鞍形触点结构还确保金属丝8依次平铺阵联在马鞍形触点内,不会裸露出硅胶体外,完全封装在硅胶体下半部分内,确保金属丝8绝缘涂层不损伤,提高植入体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7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