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器件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7015.2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福祥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M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器件 测试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加工领域,特指一种不仅速度快、准确度高,而且可以自动分辨好坏产品的全自动电子器件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一般都必须经过测验,保证电子元件的质量,以便做后续的进一步加工或包装出货作业。
传统的电子器件弹性测试方式如下,操作人员通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对电子器件进行弹性测试,首先将电子器件固定好,用工具直接对需要测试的地方往下压,然后用肉眼看被下压的位置是否会完全复位。此种方式有很多不足:速度慢、准确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用肉眼看被下压的位置是否完全复位,误差很大,而且人手每次作用的压力不一,使被压部分作用不到位或是压力过大,导致被测试后的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电子器件弹性测试装置,该装置利用机械的重力对需要测试的地方往下压,然后放松,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下一工位,该工位的工作人员用肉眼看被下压的位置是否会完全复位。由于机械产生的重力基本一致,使作用到被下压的位置得压力也基本一致,被测试后的产品的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用肉眼看被下压的位置是否完全复位,误差很大,而且会导致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产品的质量还是良莠不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速度快、准确度高,而且可以自动分辨好坏产品的全自动电子器件测试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器件测试机构,包括:一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移动装置、测试装置和轨道,所述的测试装置包括安装于底座后端的压力装置和安装于底座中间位置的间隙探测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由一拨插和气缸构成;所述的轨道包括:左、右轨道和一测试轨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力装置包括:一纵向安装的气缸、枢接于气缸末端的测试片和位于气缸末端的限位块,其中,限位块开设有开口,气缸由一缸体和一轴体构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间隙探测装置包括:一气缸和安装于气缸右端的插头,其中,插头包括:一主体和沿主体右端部分延伸形成的舌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拨插包括:一主体、位于主体右端的安装部、于主体左端部分延伸形成的多数个凸块,其中,多数个凸块形成多数个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测试片包括一主体、沿主体右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末端瘦尖的钩体,其中,主体部分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测试片左端穿过限位块开设的开口与限位块枢接,测试片右端与气缸的轴体枢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右轨道和测试轨道相连通,并于其相接部分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正下方安装有步进电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右轨道的侧边上安装有监测探头。
本实用新型电子器件测试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装置利用气缸带动测试片产生垂直向下的压力,对需要测试的位置往下压,然后放松,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下一工位,隙探测装置利用气缸带动插头,插头末端的舌片插入测试的位置,插入则说明弹性好、质量好;插不入则说明弹性不好、产品质量差。
2、本实用新型在测试轨道末端连接有与其相同左、右轨道,并于其相接部分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正下方安装有一步进电机,此结构可以自动分辨好坏产品,当检测到没有不良产品的时候步进电机正转,将产品传送到右轨道;当检测到不良产品的时候步进电机反转,将产品传送到左轨道。
3、本实用新型为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移动装置 21气缸 22气缸
23拨插 231主体 232安装部 233凸块
234卡槽 3压力装置 31气缸 32限位块
321开口 33测试片 331主体 332钩体
4隙探测装置 41气缸 42插头 421主体
422舌片 51左轨道 52右轨道 53测试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福祥,未经张福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7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流体产品的传递装置和相关的传递方法
- 下一篇:自热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