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6165.1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4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亦新;刘时胜;陆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隆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是指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30/400V,额定电流至63A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以及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的低压断路器,主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有静触头、引弧件一及静触头导电片,动触头,引弧件二,隔弧板以及灭弧罩,静触头设置在静触头导电片上,静触头导电片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引弧件一的一端连接。引弧件二的形状设计欠佳,一方面,引弧件二与动触头间距较大,导致引弧效果不好,电弧不能充分及时的进入灭弧罩内被熄灭,易烧毁动触头;另一方面,引弧件二过短,进入灭弧罩内的电弧温度过高,易引起电弧的重燃,烧毁动触头,使产品达不到较高的分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弧件二形状结构设计合理,引弧灭弧效果好以及分断性能高的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有静触头、静触头导电片、引弧件一、动触头、引弧件二、隔弧板以及灭弧罩,所述静触头导电片上设置所述静触头,静触头导电片一端通过软导线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引弧件一的一端连接,引弧件一相对与静触头导电片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灭弧罩连接,所述引弧件二包括有导电部、引弧部以及连接导电部与引弧部的连接部,导电部一端为接线端子,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与引弧部的一端电连接,引弧部相对于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灭弧罩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弧件二的连接部与导电部连接处与动触头贴邻,所述引弧部与连接部连接的一端为“U”形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朝向引弧件一且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引弧件二与动触头的距离,使分断时,电弧能及时完全地引入灭弧罩内进行灭弧,且在引弧件二上设置有特定结构的弯曲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引弧件二的长度,加长了弧路,降低了进入护罩内的弧温,有利于灭弧,有效避免电弧的重燃;另一方面减少了引弧件二与引弧件一的间距,使两引弧件之间的电弧产生斥力作用,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罩内,有效避免了电弧损坏触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弧件二的导电部水平设置,连接部为一端竖直设置,另一端水平设置的“L”构件,竖直端与导电部连接,水平端与引弧部连接,所述引弧部与灭弧罩连接的一端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弧件二形状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布置,使断路器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静触头导电片的端部与所述引弧件一的端部对接,且对接处朝向静触头的一侧为光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电弧从静触头导电片上滑行到引弧件一上的阻力,便于电弧的滑行,使电弧能充分进入灭弧罩内进行灭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弧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1-动触头,2-静触头,3-引弧件一,4-静触头导电片,5-引弧件二,51-导电部,52-引弧部,53-连接部,6-隔弧板,7-灭弧罩。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有静触头2、静触头导电片4、引弧件一3、动触头1、引弧件二5、隔弧板6以及灭弧罩7。所述隔弧板6通过塑料螺钉固设于位于引弧件一、二3、5处的断路器壳体上;所述静触头导电片4上设置所述静触头2,静触头导电片4一端通过软导线与电源进线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引弧件一3的端部对接,且对接处朝向静触头2的一侧为光滑面,当然所述的静触头导电片4与引弧件一3也可以为两端叠合焊接或一体设置,为了便于加工和电弧的滑动,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端部对接设置。
所述的引弧件一3与静触头导电片4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灭弧罩7连接,引弧件一3将静触头2上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罩7内进行灭弧。所述的引弧件二5包括有导电部51、引弧部52以及连接导电部51与引弧部52的连接部53,导电部51水平设置,其一端为接线端子,另一端通过连接部53与引弧部5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引弧部52相对与连接部53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灭弧罩7连接,将电弧引入灭弧罩7内进行灭弧;所述引弧部52与连接部53连接的一端为“U”形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朝向引弧件一3且斜向下设置;所述连接部53为一端竖直设置,另一端水平设置的“L”构件,竖直端与导电部52连接,且该端与导电部52的连接处与动触头1贴邻,水平端与引弧部52“U”弯曲结构连接;引弧件二5与灭弧罩7连接的一端水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隆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隆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6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