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汽车垂直升降进出复式停车房高楼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6060.6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列明;李州 |
主分类号: | E04H6/08 | 分类号: | E04H6/08;E04H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1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汽车 垂直 升降 进出 复式 停车 高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施,特别是一种小汽车垂直升降进出复式停车房高楼。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汽车大多停在露天停车场或停在道路两边,造成道路拥挤;在高峰时间、节假日甚至找不到停车位。特别是在大城市繁华地段,平面式停车场已不适应当今的需求。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繁华地段,采用汽车立体式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地下停车库停车数量有限,且地下结构施工困难,所以地下车库一般和地面建筑成为一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多,矛盾日益加剧,开发新型的汽车多层式停车场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方便存取车的小汽车垂直升降进出复式停车房高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汽车垂直升降进出复式停车房高楼,包括升降台、平板车和滑行轨道,其设置有多个停车单元和多个楼层,每个停车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停车房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升降单元设在各楼层中间,停车单元设在各楼层两侧。
以上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升降台、滑行轨道B和升降导轨。
以上所述停车房单元设置停车位、滑行轨道A和平板车。
以上所述自动控制单元设置自动化控制处理系统装置。
以上所述滑行轨道B和滑行轨道A的位置相对应,平板车可在升降台和停车位之间滑行移动。
以上所述楼层设置气窗。
以上所述楼层最低层设置汽车进口、汽车出口和司机进出口。
以上所述多个停车单元,以楼梯形、楼梯平台形排列组合或与其它建筑连体建造。
以上所述多个楼层是7层以上。
本实用新型存取车原理如下:
存车时,由自动化控制处理系统装置查出空的停车位,然后将升降台运行到相应楼层,滑行轨道A与相应停车位的滑行轨道B对接,该停车位上的平板车自动滑行到升降台上,升 降台下降到楼层最低层,司机把车开入升降台的平板车上停稳,司机离开,在读卡器上插入信息卡输入存车信息,升降台自动运行到空的停车位楼层处,平板车自动滑行到相应的停车位,并把停车信息自动输入到信息卡上完成了汽车的存放。
取车时,将信息卡插入读卡器,输入取车信息,升降台自动运行到汽车停放楼层,滑行轨道A与相应停车位的滑行轨道B对接,停车位上的平板车自动滑行到升降台上,升降台自动降到地面一层,司机进汽车把汽车开走,取车信息自动输入信息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汽车存放时间可长可短,很方便,又安全,可防盗防风吹雨淋日晒水淹。
2.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停车位多等优点,每个复式停车房高楼建筑单元占地不到30m2,按每层高1.5m计算,建60m高的停车房高楼每个单元可存放汽车78辆,两个单元一起建就可存放156辆。
3.本实用新型也可作为汽车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存放汽车的仓库。
4.本实用新型由于占地小、结构简单,停车单元可以通过组合,规模可大可小,如单个停车单元可考虑与其它楼房连体建造,适合多数地方建造使用,易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单元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单元横向剖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单元地面一层横向剖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3个停车单元地面一层呈楼梯形排列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4个停车单元地面一层呈楼梯平台形排列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司机进出小车房,2-平板车,3-升降台,4-汽车,5-滑行轨道A,6-楼层,7-停车位,8-升降通道,9-气窗,10-升降导轨,11-滑行轨道B,12-汽车进口,13-汽车出口,14-司机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小汽车垂直升降进出复式停车房高楼,设置有3个停车单元和8个楼层6,停车单 元以楼梯形排列组合,每个停车单元包括升降单元、停车房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升降单元设在各楼层6中间,停车单元设在各楼层6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列明;李州,未经李列明;李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6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