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5231.3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3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丁华;余思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一种具有特殊电极结构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及笔记本电脑(notebook)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乃至于个人计算机、数字家电系统已逐渐使用触控面板(touch display panel)作为用户与电子装置间之数据沟通接口工具。使用触控面板时,用户可直接透过屏幕上显示的对象进行操作与下达指令,因此可提供用户更人性化的操作接口。此外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希望能节省如按键、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设备的设置空间,搭配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已逐渐成为各式电子产品的关键零件。
请参考第1图,所绘示为习知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第1图所示,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功能主要来自于复数个水平方向的水平电极102以及复数个垂直方向的垂直电极104。藉由此两轴向的电极,即可分别感测输入位置的水平或垂直坐标。一般而言,水平电极102以及垂直电极104是分别设置于利用导电材料形成的不同层中,再加上中间的绝缘结构,整个触控面板100至少需要3至4层的材料堆栈,不仅使产品体积加大,也增加了制作的难度。目前厂商皆戮力于开发各种不同的触控面板结构,期能减少触控面板的堆栈层数,以符合当今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于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具有特殊的电极结构,能减少整体材料的堆栈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包含有一基板、复数条第一导线、复数条第二导线以及复数个感测垫。第一导线设置于基板上,彼此平行且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线设置于基板上,彼此平行且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彼此交错并于基板上形成复数个感测垫区域。每个感测垫对应设置于每个感测垫区域中,且每个感测垫会电性连接一条第一导线以及一条第二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侦测方法。该侦测方法首先进行一第一时间模式,使第一导线具有感测信号而第二导线不具有感测信号,接着,感测垫可藉由第一导线来感测第二方向上的触控位置。然后进行一第二时间模式,使第二导线具有感测信号而第一导线不具有感测信号,接着,感测垫可藉由第二导线来感测第一方向上的触控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由于具有特殊的感测电极结构,只需要一层感测电极(即感测垫)的排列即可完成,故相较于习知需要两层以上感测电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厚度可大幅缩小,同时,亦可减少电极材料的使用,降低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习知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侦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之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之功效。
请参考第2图,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第2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包含一基板302,以及设置于基板302上的复数条第一导线304、复数条第二导线306、复数个感测垫308以及复数个绝缘块31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304、第二导线306、感测垫308以及绝缘块310皆位于基板302之同一侧。基板302可以是各种透明的软质基板,也可以是透明的硬质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石英基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5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