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5197.X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燕;干兰鹰;许群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光城邮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u 光纤 活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信无源连接器件,特别是一种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局域网和光接入网的发展,光纤连接器在光纤系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同时,也对光纤连接器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外观小型化、成本低廉化,而对性能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种新研制的光纤连接器将与传统的FC、SC等光纤活动连接器一起,形成“各显所长,各有所用”的格局。
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为基础,采用1.25mm直径的陶瓷插芯和自保持机构,其优势在于能实现高密度安装。随着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方向的迅速发展和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对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采用Φ1.25mm陶瓷插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结构包括外壳,内壳,Φ1.25mm陶瓷插芯,弹簧,紧固件,尾座,尾套和防尘帽。
所述的外套前后直通,两侧均有滑行孔。
所述的内壳前后直通,两侧均有定位键和定位孔。
所述的紧固件有定位键,将Φ1.25mm陶瓷插芯和弹簧压入内壳,定位键与内壳的定位孔相结合,固定。
所述的尾座与紧固件结合,用于固定光缆的纺纶和外皮,使用专用夹具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外观
图2为组装排序图
图3为外壳三视图
图4为内壳三视图
图5为紧固件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整体外观可以看到外壳1、内壳2、Φ1.25mm陶瓷插芯3、尾套7、光缆8、防尘帽9,实现线路连接。
如图2所示,MU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外壳1、内壳2、Φ1.25mm陶瓷插芯3、弹簧4、紧固件5、尾座6、尾套7、防尘帽9。
如图3所示,外壳1的侧面有滑行孔11。
如图4所示,内壳2的侧面有前定位键21、后定位键22,与外壳1组装后这两个定位键位于滑行孔11内,内壳2略有移动空间,又被定位键锁在滑行孔11内。内壳2的侧面还有定位孔23。
如图5所示,紧固件5有定位键51,与内壳2的定位孔23相匹配。
器件组装时,Φ1.25mm陶瓷插芯3的尾部插入弹簧4内,紧固件5将两者一起压入内壳2内,紧固件5的定位键51锁入内壳2的定位孔23内,此时Φ1.25mm陶瓷插芯3从内壳2前端露出。光缆8开剥后穿过尾座6,光纤穿入Φ1.25mm陶瓷插芯3,尾座6与紧固件5尾部结合,固定光缆8,并用专用夹具夹紧。内壳2套上外壳1,尾座6上套上尾套7,最后Φ1.25mm陶瓷插芯3上套上防尘帽9。
本实用新型光纤活动连接器使用Φ1.25mm陶瓷插芯,MU型连接器头,实现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小型化,为光纤接续提供更多冗余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光城邮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光城邮电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5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实验室设备的介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