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中排逆流固定床离子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4726.4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波;杨彦科;张建鹏;张建斌;王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吕宏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中排 逆流 固定床 离子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对火力发电、化工厂、电子工业进行水处理的无中排逆流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背景技术
习惯上将运行时水向下流动、再生时再生液向上流动的对流水处理工艺称逆流再生工艺,采用逆流再生工艺的装置称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由于逆流再生固定床具有:再生剂比耗低、出水水质稳定、排出的废再生液浓度较低容易处理、增加树脂的再生度从而提高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所以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的系统,多采用逆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但是现有的逆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存在诸如:设备内部结构复杂,制造费用高、操作复杂、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要求严格、设备检修工作量大等缺点。现有设备中由于有中排和压脂层,首先在设备制造时必须考虑这部分高度,增加了交换器罐体的高度,增加了罐体钢材的耗量。中排一般为支母管式,采用316L不锈钢制造,需要制造费用。与中排连接的进水管路及排放管路也需要制造费用。安装与中排管路上的小正洗进水阀、中排阀均会增加设备的制造费用。除了增加以上设备的制造费用外,控制方面增加的费用也需要考虑。
现有设备再生工艺最少需要8个步骤,并且在再生过程中还应考虑小反洗与大反洗的切换,还应注意压脂层的串动。由于现有设备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若内部结构在运行中出现损坏,检修的工作量很大。若出现亏水投运,进水泵设计不匹配,容易造成中排装置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的无中排逆流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这种无中排逆流固定床离子交换器包括一个交换器本体,其主要是在交换器本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进水口、树脂交换层、与进水管连接的水帽,其中,树脂交换层最上面与进水口之间留有距离,而树脂交换层的最下面与进水管及水帽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进水管可兼做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于:
1、设备结构简单,减少了设备制造费用
本设备由于取消了中排装置和相应的压脂层,与中排相连的排放管路也相应取消,小正洗进水阀、中排阀相应取消。设备将不需考虑小正洗进水阀及中排阀的控制。以上各方面将降低设备制造费用。
2、简化操作
由于取消了中排装置,在进行再生时不需进行小反洗和小正洗,简化了再生步骤。
3、设备检修量减小
取消中排装置后,内部结构简化,设备的检修维护量减少。
4、设备运行稳定
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化后,设备内部设备不容易损坏,增加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在交换器本体4内由上至下设置有进水口2、树脂交换层5以及与进水管3连接的水帽6,其中,树脂交换层5最上面与进水口2之间留有距离,而树脂交换层5的最下面与进水管3及水帽6接触。进水管3还兼有排水管的功能。
1、设备连接说明
本设备推荐应用于超滤+反渗透+一级除盐+二级除盐的水处理系统中,在系统设计时不需考虑小正洗预留接口,预留接口包括传统逆流再生交换器罐体所设计的接口还包括正洗排水接至地沟的预留管道或预留地沟。不需要考虑传统的小正洗排水,阀门控制等问题,即传统设备中小反洗进水阀、小正洗排水阀就地及远方控制均取消,相应的阀门控制电缆、开关反馈电缆均取消。
2、操作说明
本设备采用逆流再生时大反洗步骤应根据运行经验进行确定,采用定期进行大反洗。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反洗水量能够进行控制,防止大反洗时树脂从顶部跑出或出现乱层现象,建议在大反洗进水阀前设计一道手动隔膜阀,它能有效的控制大反洗时的进水流量。
3、树脂交换层
树脂交换层选用与交换层相同型号的树脂,不必选用专用的压脂层树脂,装填高度易控制在200mm。
4、再生说明
若本设备在超滤+反渗透+一级除盐+二级除盐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可直接进行预喷射,无需每次对树脂层进行大反洗,由于再生流量均小于反洗流量,所以在预喷射时不需要进行落床操作。再生过程中再生液由反洗排水管流出。
5、再生时介质流向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47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圆盘二次造粒机
- 下一篇:机械转盘式岩心钻机卷扬机手把侧位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