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救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4644.X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毛杰;陈俊良;张越元;刘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杰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舱,尤其是可以有效减少矿难伤亡人员数量的矿用救生舱。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造成的损失极其惨重。由于煤矿事故多,死亡人数多,造成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目前,我国的矿用救生设备还不是特别完善,抗压抗爆能力差,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煤矿发生矿难时容易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救生舱,该救生舱可以对事故发生时无法撤离到安全地带的人员进行紧急庇护,为后续营救争取及其宝贵的时间,有效减少矿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救生舱有一个弧状的舱体,舱体设为三层,最外层为防压防爆层,中间层为减震缓冲层,最内层为隔热绝缘层;该救生舱的后端设有可调节舱内空气温度的空调机组,空调机组由空调控制器进行控制;救生舱的后部舱体内设有蓄冰箱、电源控制箱以及空气处理器,空气处理器可以对浑浊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救生舱的中部舱体是人员的休息区,中部舱体内设有气瓶架、卧床、食品架、电话机、厕所、开关、开关控制器、调压器、微压表和流量计,卧床下部设有医药箱,医药箱内装有备用的药物,气瓶架上设置有氧气瓶,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舱体的中部设有一个风道管,风道管与风机相连,便于送风和实现空气交换;微压表显示舱体的压力信号,调压器用来调节舱体内压力的大小,流量计可以显示舱内通风的流量;救生舱内壁上固定有多盏照明灯,为人们提供照明;前部舱体内设有电源箱、传感器、工具箱、灭火器、喷淋管和气幕,灭火器设置在工具箱的上部,电源箱的后部设有苏生器;救生舱的最前端为舱门,方便人员进出。当发生矿难时,人们可以打开舱门进入救生舱内,利用舱内的供氧设备和休息设备进行避难,同时舱体壁也可以有效抗压和绝热,达到减少矿难伤亡人员数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救生舱不仅可以为避难人员提供氧气和避难场所,还可以有效的抗压和绝热,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减少了矿难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中,1.舱体,2.空调机组,3.蓄冰箱,4.空气处理器,5.气瓶架,6.照明灯,7.风道管,8.卧床,9.医药箱,10.食品架,11.食品,12.电话机,13.苏生器,14.喷淋管,15.电源箱,16.工具箱,17.气幕,18.空调控制器,19.电源控制箱,20.微压表,21.流量计,22.开关,23.开关控制器,24.调压器,25.风机,26.厕所,27.传感器,28.矿灯,29.检测分站,30.灭火器,31.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该救生舱有一个弧状的舱体1,舱体1设为三层,最外层为防压防爆层,中间层为减震缓冲层,最内层为隔热绝缘层;该救生舱的后端设有可调节舱内空气温度的空调机组2,空调机组2由空调控制器18进行控制;救生舱的后部舱体内设有蓄冰箱3、电源控制箱19以及空气处理器4,空气处理器4可以对浑浊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救生舱的中部舱体是人员的休息区,中部舱体内设有气瓶架5、卧床8、食品架10、电话机12、厕所26、开关22、开关控制器23、调压器24、微压表20和流量计21,卧床8下部设有医药箱9,医药箱9内装有备用的药物,气瓶架5上设置有氧气瓶,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舱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风道管7,风道管7与风机25相连,便于送风和实现空气交换;微压表20显示舱体的压力信号,调压器24用来调节舱体1内压力的大小,流量计21可以显示舱内1通风的流量;救生舱内壁上固定有多盏照明灯6,为人们提供照明;前部舱体内设有电源箱15、传感器27、工具箱16、灭火器30、喷淋管14和气幕17,灭火器30设置在工具箱16的上部,电源箱15的后部设有苏生器13;救生舱的最前端为舱门31,方便人员进出。当发生矿难时,人们可以打开舱门31进入救生舱内,利用舱内的供氧设备和休息设备进行避难,同时舱体壁也可以有效抗压和绝热,达到减少矿难伤亡人员数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杰,未经毛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4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