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用直流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4032.0 | 申请日: | 201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光;刘绍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6 | 分类号: | H02M7/06;H02M5/10;H02H7/125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直流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具体是一种机车用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其辅助电器仪表电源的可靠性对于机车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普遍采用ZKW-2型直流变换器,实践表明,这种电源由于缺少有效的电流故障反馈机制,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接地烧损故障。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不易发生接地烧损、故障率低的新型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以保障机车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接地烧损故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车用直流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机车用直流变换器,包括交流配电电路和直流配电电路;所述交流配电电路包括由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以及由变压器和触发器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两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触发器的两输入端相连,触发器的触发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相连;所述直流配电电路包括由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构成的整流桥;其中,整流桥的输入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相连,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
工作时,触发器处于闭合状态,交流电先由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输入,然后经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到整流桥进行整流,最终输出直流电。当交流电出现接地或电流过大时,变压器内电流增大,大电流通过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反馈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导通,此时触发器的触发端得电,触发器断开,使得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失电,由此停止输出直流电,达到防止直流变换器烧损的目的。与现有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车用直流变换器通过增设触发器,引入了电流故障反馈机制,从而有效提高了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两端连接有风扇。风扇的作用是对交流配电电路和直流配电电路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现有机车辅助电器仪表电源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接地烧损故障的问题,适于作为机车监测装置、辅助电器、仪表等的供电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车用直流变换器,包括交流配电电路和直流配电电路;所述交流配电电路包括由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以及由变压器T3和触发器Q1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两端相连,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触发器Q1的两输入端相连,触发器Q1的触发端与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均与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相连;所述直流配电电路包括由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D1-D4构成的整流桥;其中,整流桥的输入端与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相连,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有继电器K1;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两端连接有风扇M1;具体实施时,变压器T3包含两组初级线圈和四组次级线圈,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变压器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外围保护电路,所述外围保护电路为现有公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4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复合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