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巷道的碰撞式风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2972.6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平;张舒田;毛立;董越;张丰麒;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E21F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巷道 碰撞 风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巷道的风门,尤其是一种用于巷道的碰撞式风门。
背景技术
风门是煤矿井下巷道通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井下气流分配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使用的风门主要分为电控风门和碰撞风门。如图1所示是一种碰撞式风门,包括门框及与门框铰接并沿巷道中心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门扇;两门扇的转轴分别位于巷道两侧且两门扇呈V字形布置,其中V形开口朝向门里,这里的门里即风压低的一侧,门外即风压高的一侧;沿铅垂方向,门扇转轴顶端向门里一侧倾斜;各门扇的门里一侧与门里拉杆铰接,门里拉杆另一端与其底座上的转盘铰接,转盘与底座的基座铰接,从而组成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各门扇的门外一侧固定有导杆,导杆上设置有可沿其滑动的滑块,门外拉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其底座铰接,从而组成一个回转导杆机构;门外拉杆和门里拉杆远离门扇的一端都比相邻的一端更靠近巷道壁,从而在风门两侧各形成一个喇叭口。电机车通过时,通过电机车对门里拉杆或门外拉杆的撞击,迫使门里拉杆或门外拉杆位移并导致整个结构随之调整,从而使风门打开;电机车通过后,由于门扇转轴倾斜,在重力作用下,整个结构随之复位,门扇自动关闭。门扇的门里一侧还设置有保证电机车顺利通过风门的门弓。
但上述碰撞式风门通过门里拉杆、门外拉杆与电机车作用,整体长度大,因此限制了其在某些巷道内的使用;同时,门里拉杆、门外拉杆长度越长,则刚性越差,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常由于变形而导致风门无法关闭到位造成漏风、或撞击不开造成开启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长度短,设置方便的用于巷道的碰撞式风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巷道的碰撞式风门,包括门框及和门框铰接的两门扇,两门扇呈V字形布置;在V字形开口一侧,各门扇上分别设置有门弓;在V字形尖端一侧,设置有摆杆、摆杆座、曲柄,其中摆杆一端与摆杆座铰接、另一端与曲柄铰接,曲柄的另一端与对应门扇铰接;且曲柄、摆杆各铰接点的铰接轴均平行于门扇的铰接轴,以曲柄与门扇铰接点同摆杆与摆杆座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曲柄两端铰接点之间连线、摆杆两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均位于基准线的巷道壁一侧;设置有与摆杆固定连接的撞杆,且撞杆位于摆杆远离巷道壁的一侧;设置有对应门扇关闭位置的门扇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撞杆呈拱形。
进一步的,所述撞杆和摆杆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
进一步的,对应门扇的最大开启位置,所述撞杆的顶点和同侧的门弓的顶点之间沿巷道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电机车的长度。
进一步的,各门扇和门框之间分别设置滑块机构和摇杆,其中滑块机构安装在门扇V字形开口一侧,摇杆一端与门框铰接、一端与滑块机构的滑块铰接;其中滑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门扇的铰接轴、各摇杆的各铰接轴均平行于门扇的铰接轴,且摇杆两端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同滑块和门框之间门扇的夹角始终呈锐角。
进一步的,由滑块位于V字形尖端一侧的滑动行程限位结构构成对应门扇关闭位置的门扇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电机车由门外向门里一侧运动时,通过电机车撞击撞杆,通过撞杆带动摆杆运动,进而通过摆杆带动曲柄拉动门扇开启。摆杆长度越小则驱动门扇开启的幅度越大,因此由摆杆、曲柄构成的机构的长度远小于现有的门外拉杆,整体长度短、设置方便,整体刚性好,失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通过撞杆与电机车相碰撞,与拉杆相比,撞杆的精度要求低,因此维护成本低;在相同开启幅度前提下,通过撞杆、摆杆、曲柄比例、角度关系的调整能获得多种长度的机构,因此设置的灵活性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碰撞式风门在电机车通过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碰撞式风门在关闭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2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荷载和环境耦合作用下柱时变力学性能的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变片粘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