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污泵自清洗叶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82057.7 | 申请日: | 201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炎;张高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7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8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污泵 清洗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污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污泵自清洗叶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市场上普遍应用的QW型潜水泵一般在叶轮后盖板上设计了口环,在泵运行时叶轮口环与后泵盖口环形成的间隙起到阻止污物进入机封腔的作用,在输送一般工业污水或清水时可以满足工况要求。但对部分地区和行业,此种结构的QW型潜污泵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如潜水泵在矿山抽送污水,其污水中含有细小坚硬的颗粒,如果进入密封环间隙可能出现后泵盖与叶轮发生严重磨损甚至出现卡死使泵停机,在正常工作时后泵盖与叶轮的磨损也非常严重;潜污泵抽送生活污水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使潜污泵的运行不是很可靠,给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近来,有许多用户建议将潜污泵的结构作一些改进,因为出现卡死失效比较多,后泵盖与叶轮的磨损比较严重,更换频繁,使潜污泵的运行维护成本大幅提高。为了提高潜污泵运行的可靠性,有些生产厂去除了叶轮和后泵盖的密封环,这种的改进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污水中的杂物直接与机封接触,导致机封的寿命比原来大为缩短。有的生产厂在后泵盖与叶轮上又镶装了耐磨口环,这样能起到保护叶轮与后泵盖的作用,但泵的生产成本将提高,因此不能达到最终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污泵自清洗叶轮,减轻了泵运行时减轻密封环的磨损,使用不会影响泵原有零件的互换性,保证泵长期运行时能完全挡住污物进入机封腔及防止泵在运行时出现卡死及减轻磨损现象,尤其是在泵刚启动时,能起到减小启动力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潜污泵自清洗叶轮,包括盘状的骨架,骨架轴线方向开有安装孔,骨架的环壁上设有数个叶片,其特征在于:骨架的与水泵后端盖接触的一端面开有沿径向均匀分布的数条清洗槽。
所述的潜污泵自清洗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条清洗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槽口与端面之间为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在潜污泵上,其它零件均不作改动,在原有叶轮后口环基础上加工分布均匀的冲洗槽,减轻了泵运行时减轻密封环、泵体后端盖之间的磨损,保证泵长期稳定运行,制造方便,通用标准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潜污泵自清洗叶轮,包括盘状的骨架1,骨架1轴线方向开有安装孔2,骨架1的环壁上设有数个叶片3,骨架1的与水泵后端盖接触的一端面开有沿径向均匀分布的数条清洗槽4,数条清洗槽4的槽底为弧形结构,槽口与端面之间为弧形过渡。
因污水中含有很多细小颗粒,容易在叶轮与后泵盖间隙处沉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潜污泵中后,在旋转时带动周边液体产生旋涡,旋涡会冲洗掉沉积在间隙中颗粒或剪断长纤维污物,防止了小颗粒卡住叶轮使泵停车,因此也能有效防止污物进入机封腔并且起到了减轻磨损叶轮与后泵盖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2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