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1728.8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肖踞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旭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能耗 监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医疗电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的头号杀手。增强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过小的运动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过量的运动又会导致某些疾病并发症的产生,因此指导人们如何进行适量运动已经成为防治慢性病的首要问题。现有市场也存在运动能耗仪和血氧仪,其中运动能耗仪的测量方法是采用多轴加运动传感器,测量和记录不同时间点运动强度,根据算法计算人体消耗能量,比如现有的计步器和心率仪需要进行步数和心率的转换才能查看运动能量值,因此精度很低;并且现有计步器和心率仪均没有考虑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来指导患者如可进行适量运动;另外现有计步器只有显示功能,无法将数据输出至计算机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医生只能给用户一个很笼统的指导,用户不能有限的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和血压的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运动量,因而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锻炼。
而现有的血氧仪,则主要用于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比如现在很多家庭使用的家用血氧仪,用来测量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尤其是一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目前,众多家庭用户青睐于现有的指夹式血氧测量仪,该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下两个壳体,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参量采集及处理的元件,两壳体之间具有手指容腔,测量者只需将手指放在该手指容腔中即可得知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因此该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具有测量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随时监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等的优点。但是,在睡眠中或运动中使用指夹式血氧测量仪对血氧饱和度参数或脉率参数进行临时监测时,非常容易脱落,影响测量数据的连续性,如果此时被测者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指夹式血氧测量仪无法发出相应的警告或提示信息以至延误最佳的医治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人们的日常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代,功能单一的运动能耗仪或血氧仪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同一用户想在运动过程中同时记录当时的运动能耗、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那么就需要购买一个运动能耗仪和一个血氧测量仪,这无疑会增加消费者在经济上的额外负担,同时两个仪器的数据时间不同步,也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在运动时配戴两个仪器也会显得相当累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通过实时的记录人们运动时的运动能耗、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从而有效的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包括用于监测人体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的血氧测量模块、用于监测人体运动能耗的传感器、用于获取血氧测量模块和传感器对人体的监测数据并协调各模块有序运行的控制器模块、用于保存血氧测量模块和传感器的监测数据的存储器、用于实时显示监测数据的显示模块和用于进行人机交互的功能按键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分别与血氧测量模块、传感器、存储器、显示模块和功能按键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设备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控制器模块相连接,用于为设备的运行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所述设备还包括USB接口模块,所述USB接口模块与控制器模块相连接;所述USB接口模块包括插件单元和物理层处理单元,用于该设备与外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为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对人体运动能耗进行监测。
进一步,所述存储器为Flash存储器。
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是将两种不同功能的产品结合为一个产品,不仅可以实时的记录人们运动时的运动能耗、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值,且能够将记录的数据传输到其他存储设备上,从而有效的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运动,防止运动过量和运动不够;同时其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运动能耗和血氧监测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旭,未经郭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1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