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1546.0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义勇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效果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是指织物具有凹凸表面,并具有优美的闪色效果。
背景技术
为使纤维及织物的颜色更加生动而富于变化,以往有许多研究,一般是经向纱及纬向纱使用2种差异很大的颜色来达到闪色的效果,通常只有选用差异最大的互补色才能看到些微的闪色效果。
日本专利 Publication number: JP2001336041(A) 揭露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织物,并且使用具有光学反射、散射特性不同的异形断面纤维,来加强其闪色效果,同时也扩大了颜色选用范围,然而其织物因比较不具立体效果,其闪色效果仍然不佳。
另外美国专利US2008163952(A1) 揭露一种利用纹版设计(织物组织设计),织出具有浮纱的组织,并于该浮纱二侧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色纱而使得织物外观在不同角度观察时会分别看到不同的颜色,然而由于该组织设计的浮纱立体差异很小,所以在相同角度观察时其闪色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体结构明显的凹凸织物,并含有2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色纱来达到优美的闪色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该织物由多条A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中A向纱至少使用1种收缩率大于3%的纱线Y,且该纱线在编织时至少有部份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具有相当程度的收缩率而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呈现凸出结构,而使得B向纱位于凸出结构峰部的纱线C2的中心水平位置H1,高于B向纱位于凹下结构谷部最低的纱线C3的顶端水平位置H2,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及C2 ,由于B向纱纱线具有立体位置的差异,经由适当的配置,即产生优美的闪色效果。
上述纱线Y可以选自具有弹性收缩率大于3%的纱线,也可以选自沸水收缩率大于3%纱线,如此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凹凸结构,例如纱线Y有包覆Spantex弹性纱。如为选自沸水收缩率大于3%纱线,当编织后经过高温处理后则可以产生比较明显的凹凸结构。
其中,前述的B向纱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与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左侧至少配置1条其中一种颜色的B向纱线C1,而右侧则未配置该种颜色纱线C1。
其中,前述的B向纱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与C2皆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该凸出结构区域的左侧、右侧皆至少配置1条其中一种颜色纱线C1,而最左侧及最右侧则未配置其他颜色纱线C2。
其中,前述的B向纱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与C2,其中一种颜色纱线C1位于凹下结构的配置区域而另一种颜色纱线C2位于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仅借助纬纱为A向纱且含有收缩率大于3%的纱线Y,且该至少1条收缩率大于3%的A向纱线Y在编织时有部份至少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产生凸出结构的配置区域,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C2,B向纱位于凸出结构峰部的纱线的中心水平位置H1,高于B向纱位于凹下结构谷部最低的纱线的顶端水平位置H2利用该纱线收缩率较高的特性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呈现凸出结构,而使得织物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结构即产生立体结构明显的且具有优美闪色效果的凹凸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的编织组织配置图。
图2为图1于I-I位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等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制。
图1是揭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闪色效果的梭织织物,图2,则是取自图1于I-I位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该织物由多条A向纱与垂直于A向纱的B向纱编织而成,其中A向纱至少使用1种收缩率大于3%的纱线Y,且该纱线在编织时至少有部份含有连续2个组织点为下沉配置,利用该纱线具有相当程度的收缩率而使得B向纱受到挤压而呈现凸出结构,而使得B向纱位于凸出结构峰部的纱线C2的中心水平位置H1,高于B向纱位于凹下结构谷部最低的纱线C3的顶端水平位置H2,并且B向纱含有至少2种不同颜色纱线C1及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义勇,未经陈义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1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仔面料
- 下一篇:便携可脱卸式警示接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