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器的底阀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608.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龙;贾德怀;王红军;张海涛;姚金福;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5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减震器的底阀总成。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中,有一种减震器的底阀总成是由压缩阀限位器、阀片组、底阀、流通片、弹簧片、垫片、补偿阀限位器、阀杆和螺母组成,该压缩阀限位器、阀片组、底阀、流通片、弹簧片、垫片、补偿阀限位器依次套接在阀杆上,所述该螺母旋合在阀杆的另一端,螺母在一定力矩作用下将整个底阀总成轴向紧固,使其最终产生的阻尼力符合技术要求。以上现有技术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是在拧紧过程中如果用力过大容易损坏螺杆,产生质量隐患,需要返工,增加成本;二是螺杆需要伸出一部分螺母才能锁紧,占用了减震器轴向空间尺寸,给产品设计制造带来困难;三是拧紧时需要旋转螺母,花费一定的时间,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缩短减震器轴向距离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包括依次套接在阀杆上的压缩阀限位器、阀片组、底阀、流通片、弹簧片、垫片、补偿阀限位器;所述阀杆的末端设有轴向限位结构;所述阀杆的轴向限位结构是指,所述阀杆的端部伸出在压缩阀限位器孔外并设有轴向盲孔,且该阀杆伸出压缩阀限位器孔外的轴向盲孔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弯曲。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阀杆的轴向限位结构是指,所述阀杆的端部伸出在压缩阀限位器孔外并设有轴向盲孔,且该阀杆伸出压缩阀限位器孔外的轴向盲孔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弯曲,也就是阀杆的端部为采用铆接固定,在加工时先将所需零件全部正确装配后放在压机的工作台上,压机的上部正中心布置有冲头,两边布置有压块,压块压紧补偿阀限位器,冲头向下将轴向盲孔冲击挤压变形,从而将底阀总成紧固。这样具有以下有点:一是铆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二是避免损坏螺杆,保证产生质量;三是缩短了减震器轴向距离。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的加工示意图。
如图所示:1、阀杆,2、压块,3、补偿阀限位器,4、垫片,5、弹簧片,6、流通片,7、底阀,8、阀片组,9、压缩阀限位器,10、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包括依次套接在阀杆1上的压缩阀限位器9、阀片组8、底阀7、流通片6、弹簧片5、垫片4、补偿阀限位器3;所述阀杆1的末端设有轴向限位结构;所述阀杆1的轴向限位结构是指,所述阀杆1的端部伸出在压缩阀限位器9孔外并设有轴向盲孔,且该阀杆1伸出压缩阀限位器9孔外的轴向盲孔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弯曲,也就是冲成喇叭口。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的底阀总成装配紧固方法:阀杆1不加工螺纹,将阀杆1的一端加工出一定长度的轴向盲孔,并且总长度缩短。将底阀总成所需的零件全部正确装配后放在压机的工作台上,压块2压紧补偿阀限位器3,冲头10正对着轴向盲孔中心,在压机作用下冲击轴向盲孔端口,轴向盲孔端口向周边延伸变形,限位并挤紧补偿阀限位器3,最终将底阀总成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性能优异的锦纶长丝油剂
- 下一篇:羊毛梳理上油用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