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910.X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勇;容柏生;刘付钧;黄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包 端柱内嵌 钢板 混凝土 组合 剪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工程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具体是指一种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背景技术
目前,要提高剪力墙混凝土强度,关键要克服其材料脆性性质带来的不利影响。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合理的截面构造,提高构件整体的延性。现有技术中的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内嵌钢板)构造如图1所示,其由钢骨1、钢筯网2、混凝土墙身3构成,钢骨是封闭的长方体形,由钢板围成,钢筯网设置在钢骨的外周,钢骨和钢筯网设置在混凝土墙身中。钢骨和钢筯网给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延性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但是,由于钢骨、钢筯网设置在墙体中间,将墙身混凝土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三个部分,其中两侧钢筋混凝土墙与钢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差于钢骨中间的混凝土,成为构件受力的薄弱环节。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构造在超高强混凝土(如C80)情况下延性未如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合理构造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截面形式,使钢和高强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剪力墙构件的延性大大提高的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墙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由钢板围合形成的暗柱腔体,暗柱腔体内填混凝土,墙体内部中间设有中置钢板,中置钢板两侧设有混凝土。
其中,所述的中置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钢筋网。
其中,所述的暗柱腔体的内侧两边设有向墙身延伸的搭接钢板。
其中,所述的搭接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栓钉。
其中,所述的中置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栓钉。
其中,所述的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栓钉。
其中,所述的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构造合理、性能良好,其延性较传统剪力墙构件大大提高;
2、充分发挥钢、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节约材料,节省造价;
3、与楼面钢梁、伸臂桁架构件连接简单,施工便捷;
4、施工简单方便,并使结构整体施工工序得以简化,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包端柱内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其墙体4的两端分别设有由钢板5围合形成的暗柱腔体6,暗柱腔体6内填混凝土,墙体内部中间设有中置钢板7,中置钢板7两侧设有混凝土。混凝土在图中未绘出。所述的钢板5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即内侧设有若干个栓钉8,栓钉8垂直于钢板5,栓钉可以加大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力。所述的钢板5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肋板11,肋板可以防止钢板屈曲并且加大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力。所述的中置钢板7的两侧分别设有钢筋网9,钢筋网可增加中置钢板两侧的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暗柱腔体6内亦可根据受力要求放置型钢或钢筋。所述的中置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栓钉8,栓钉可以加大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力。所述的暗柱腔体的内侧两边设有向墙身延伸的搭接钢板10,搭接钢板10与中置钢板7配合将中置钢板两侧的混凝土夹住,增加墙体中部的整体连接强度。所述的搭接钢板10与混凝土接触的面上设有栓钉8,栓钉可以加大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力。
本实用新型对剪力墙中的混凝土实施了约束。其中在端部暗柱腔体内形成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从而可以有效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尤其是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墙身混凝土对钢板的稳定提供了支持。通过肋板和栓钉使钢板与混凝土紧密连结并共同作用,混凝土对钢板的受压屈曲起到了约束作用,从而使钢板的受力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受力的整体性较好,使得钢板与混凝土的变形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协调,避免了混凝土受压损伤后剥落从而过早退出工作,使构件受力的整体性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未经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9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