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089.1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顾承雄;刘鸿箫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承雄;刘鸿箫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骨 正中 切口 钢丝 缝合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适用于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心、胸、血管外科治疗领域,常常需要经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或经胸部侧面切开左右肋间隙,实施心脏手术、纵隔手术、肺部手术、食道手术、气管手术及大血管手术等。由于胸阔是一个完整的桶状骨性结构,胸部切口闭合时要首先恢复桶状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因而骨性切口闭合张力均较大。
目前,胸骨正中切口是胸心外科常用手术方法,手术后闭合胸骨固定的传统方法有:1、胸骨预打孔穿钢丝;2、缝合针穿带钢丝;3、可吸收胸骨钉。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采用钢丝直接对胸骨进行捆扎。若捆扎钢丝较松,对胸骨固定不牢靠,起不到坚固作用,若捆扎钢丝过紧,可能导致钢丝张力过大断裂,起不到固定作用,还有可能对胸骨下的脏器造成损伤,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而且术后钢丝取出较为困难。方法3在使用胸骨钉时也需要胸骨打孔和钢丝捆扎,其不足之处和方法1、方法2基本等同。
针对固定保护胸骨的目的,目前临床上闭合胸骨正中切口的常规的方法是应用5~6根1.0~1.5mm的细钢丝间断捆绑胸骨,闭合肋间切口的方法是应用数根不能被吸收的粗丝线8字间断捆绑切口两端的肋骨。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弊端:部分患者因为钢丝直接捆扎胸骨造成对局部机体组织的压迫过大而导致在钢丝的固定处有明显的触痛,同时会因为钢丝直接勒入胸骨,使得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骨折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固定切口术后的胸骨,同时又能保证钢丝不会对机体本身造成过大压力而形成新的伤害成为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包括两端各一个针头和连接于两个针头之间的钢丝缝合线。其特征为:两个针头和钢丝缝合线是一体形成,钢丝缝合线两端分别加工为圆锥体以形成双针头结构,同时,钢丝缝合线的中间部位设置成扁平状,可以大面积贴合胸骨进行捆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将针头和钢丝缝合线一体化,省去了对钢丝缝合线的引导步骤,缝合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大大缩短了手术的缝合的时间;由于钢丝缝合线两端设置为针头结构,在捆扎钢丝时,能够更有利于钢丝的旋拧紧固,对胸骨的固定也更加的牢靠;因为将钢丝缝合线的中间部分设置为扁平状,减少了钢丝对胸骨单位面积造成的压力,不会让患者因为钢丝直接捆扎胸骨造成对局部机体组织的压迫过大而导致在钢丝的固定处有明显的触痛,同时也避免了钢丝勒入胸骨,使得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结构紧密、小巧灵便、易操作、固定坚固,克服了以往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后钢丝捆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的针头(钢丝缝合线的两端部);2: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的中间部位。
具体实施例
由以上所给出的附图,已经可以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下通过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将会对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目的及其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更加明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
如附图1所示,该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包括两端各一个针头(1)和连接于两个针头之间的钢丝缝合线(2)。两端针头(1)和钢丝缝合线是一体形成,钢丝缝合线两端分别加工为圆锥体形成双针头结构,利于捆扎钢丝时更好的旋拧紧固,对胸骨的固定也更加的牢靠,同时,钢丝缝合线中间部位(2)设置成扁平状,使得钢丝缝合线的所述扁平部位的横截面贴合将要固定的胸骨,单位面积内减少了钢丝对于胸骨之间捆扎带来的压力。
特别的,加工所述胸骨正中切口扁钢丝缝合线,针对同一根钢丝缝合线,可分别对两个端部和中间部位进行加工,以形成所述的针头和扁钢丝部分。
优选的,可以根据实际手术的需要设置所述中间部位的长度和针头部位的长度以配合所需固定的胸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承雄;刘鸿箫,未经顾承雄;刘鸿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