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019.6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8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敏;任鲁风;冯杰;邵长君;李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10131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和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提供细菌培养通量的培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培养箱。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技术,是实验室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在基因工程领域多用于重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传统细菌固体培养平板为直径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单个圆形培养平板,其材质为玻璃和聚苯乙烯。在培养细菌时,先将无菌固体培养基倒入经高压湿热灭菌的平板中,形成高度适合的固体培养基,然后加入适量细菌液均匀涂布后,经选择培养形成细菌克隆。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如蛋白质组学,对重组基因的克隆、表达的通量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固体培养平板不能满足高通量要求,该操作存在耗时、培养空间大、标识复杂等缺点。由单个细菌培养发展至可同时培养96、384、1536个细菌样本,提高通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菌培养效果好,可同时培养多个小块细菌的培养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培养箱,包括托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盘内将所述托盘分隔成多个分格的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挡板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挡板交叉形成的分割栅,所述分割栅的下端面与所述托盘的内底面存在使所述分割栅的多个分格连通的间隙。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分割栅四周的外框,所述外框的下端凸出于所述分割栅的下端,所述分割栅设置在所述托盘内时,所述外框贴附于所述托盘的内侧壁,所述外框的下端与所述托盘的内底面相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分割栅四周的外框,所述外框由两个最外侧横向挡板和两个最外侧纵向挡板围成,所述两个最外侧横向挡板分别连接在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挡板的两端,所述两个最外侧纵向挡板分别连接在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挡板的两端,所述最外侧纵向挡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分割栅的下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分割栅四周的外框,所述外框由两个最外侧横向挡板和两个最外侧纵向挡板围成,所述两个最外侧横向挡板分别连接在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挡板的两端,所述两个最外侧纵向挡板分别连接在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挡板的两端,所述的最外侧横向挡板的下端凸出于所述分割栅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托盘和所述分割栅的上方用于盖住所述托盘和所述分割栅的上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内的分割栅将托盘分隔成底部连通的多个分格,固体培养基通过分割栅底部间隙分布于整个托盘,固体培养基的高度高于分割栅的底部以形成数量众多的、高度一致、空间相对独立的固体培养分格,从而提高细菌培养通量、减少培养空间并易于标识。
2、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可以通过在每个分格的固体培养基上加入适量体积菌液、控制形成克隆数方法来分散单个细菌,这样可以有效地形成单克隆菌落,以代替传统的细菌涂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培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培养箱的分割栅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培养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托盘 2-分割栅
3-横向挡板 4-纵向挡板
5-分格 6-外框
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培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包括托盘1和分割栅2,分割栅2设置在托盘1内将托盘1分隔成多个分格5,分割栅2的尺寸与托盘1的内部尺寸相适配。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培养箱的分割栅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分割栅2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挡板3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挡板4交叉形成的,分割栅2的下端面与托盘1的内底面存在使分割栅的多个分格5连通的间隙。固体培养基通过分割栅2底部间隙分布于整个托盘1,固体培养基的高度高于分割栅2的下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高度一致、空间相对独立的固体培养分格5,可以在多个分格5内同时分别培养细菌,培养后的细菌不需再进行分隔而直接使用,从而提高细菌培养通量、减少培养空间并易于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开口机雾化装置
- 下一篇:利用脱硫石膏制作水泥缓凝剂的造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