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轮圈加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7935.6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4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林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轮圈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自动轮圈加工机,尤指一种可使轮圈加工完全自动化,不需依赖人力,有效降低营运上成本负担及达到提升产能与产业竞争力等实质效益的自动轮圈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轮圈的制作主要于铸造成形轮圈粗胚后,再将该铸造的轮圈粗胚其端面及表面经过精削及修孔等步骤,方成形轮圈成品。依现有轮圈制法,于使用工具机精削完轮圈粗胚其一端面后,必须以人力将轮圈粗胚由工具机头取下,再将轮圈粗胚旋转180度后,以对已精削的端面做夹持,并对另一未加工的端面进行精削作业,于前述所言,由于轮圈为兼顾强度及耐冲击性等条件,因此,金属制成轮圈须具备相当厚度,故重量上相当沉重,以致当以人力旋转搬动轮圈时,极耗费人力,而对操作者造成相当大的劳力上负担,且长时期工作下来,容易对操作者身体产生伤害,且当操作者搬动翻转轮圈时,若搬动不慎,亦容易发生轮圈砸伤操作者的情形,而造成作业上的危险,另对管理者而言,则需在加工的过程耗费人力成本,以进行搬动轮圈的工作,并且当操作者于搬动轮圈的作业过程中不慎发生伤害时,管理者亦须支付赔偿费用,而造成管理者经济上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轮圈加工机,使轮圈加工完全自动化,不需依赖人力,有效降低营运上成本负担及达到提升产能与产业竞争力等实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设有机体,并于所述机体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该机体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间设有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包含一载座,并于该载座上设有升降动力源,该升降动力源的传动部与托板相组接,在相对所述托板上方设有一定位件,且使该定位件与一组设于该载座上的升降动力源的传动部相接设,该机体组接一位移动力源,该位移动力源的传动部与该载座相组设。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定位件旁侧进一步设有一压力检测开关,且该压力检测开关与组接所述定位件的升降动力源电连接。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进一步设有一表面切削单元,该表面切削单元包含与该载座相组设的至少二升降动力源,二所述升降动力源的传动部分别组接有刀座,二所述刀座分别组接有粗切削刀具及精切削刀具。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进一步设有一表面切削单元,该表面切削单元包含与该载座相组设的至少二升降动力源,二所述升降动力源的传动部分别组接有刀座,二所述刀座分别组接有粗切削刀具及精切削刀具。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输送单元进一步设有一导块,该导块与一组接于该载座的位移动力源的传动部相组设,组接所述托板的升降动力源组设于该导块上。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输送单元进一步于该载座组设有线性滑轨,组接该托板的升降动力源与该线性滑轨的动作部相组设。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进一步包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对应设立的切削单元,而该切削单元具有装设于机体的置刀座及组设于该置刀座的切削刀具。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切削单元的切削刀具包含有纵向及横向装设于所述置刀座的纵向切削刀具与横向切削刀具。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进一步包含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对应设立的修孔单元,该修孔单元具有组设于所述机体的置刀座及装设于该置刀座的修孔刀具。
上述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中,该自动轮圈加工机进一步包含基台,该基台与该载座相组设,组接于该机体的位移动力源的传动部与该基台相接设,该基台进一步组设有一升降动力源,该升降动力源的传动部与该载座相组接。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轮圈加工机,其主要于机体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再使机体位于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间设有输送单元,利用该输送单元的托板及定位件即可夹持轮圈粗胚,以由第一夹持件移往第二夹持件处,自动化进行轮圈二端面、表面及锁孔等精削加工,据此,即可使轮圈加工完全自动化,不需依赖人力,有效降低营运上成本负担及达到提升产能与产业竞争力等实质效益,同时,可避免人力操作方式可能发生的操作者于搬动轮圈过程中,劳力上的负荷及不慎砸伤操作者本身等职业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一侧端、孔切削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一侧表面切削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板预备撑托轮圈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