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显示屏模组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7879.6 | 申请日: | 201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章曙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曙虹 |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7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显示屏 模组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LED显示屏模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显示技术的发展,LED显示屏应用及LED灯饰亮化应用因其能耗低,色彩还原性强,寿命长、尺寸巨大、造型别致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在这些应用当中, LED显示屏模组焊接质量和芯片故障测技术也愈来愈体现出其重要性。特别是重大场合中的LED显示应用,因其活动的重要性,因而对LED显示故障的判断与维护的要求也更高。
在当前LED显示应用当中,尽管广大用户都认识到了LED显示故障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国内外主要厂商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故障检测技术的研发。但受制于技术实力各种因素,目前的故障判断多集中于肉眼观察与经验判断,检测手段也停留于万用表、示波器等离线检测手段,效率低,效果差,检测手段落后,精确程度不高,智能化水平低。应用广泛性与故障检测能力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现有LED显示屏模组生产过程的焊接过程中,由于锡浆、炉温、机器定位等众多原因,有可能出现虚焊、漏焊、连焊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将会导致显示屏模组不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由于LED芯片本身的出厂自检概率和其脆弱的抗静电性能,LED芯片在整个前段工艺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击穿或半击穿的状态,其表现就是不亮或者半亮(发光亮度远远低于标定值)。
LED驱动芯片也有可能本身出现故障,导致驱动不正常;
目前大多数工程的大约有30%~55%的焊接后的单元模组有故障;
这些故障单元模组必须返回上一道工序处理,否则,如流入到下到工序,返修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目前检查故障的办法是在焊接后搭建模拟使用环境,使用一块默认良好的驱动板来检测灯板,或反之检测驱动板;整个检测过程是由人工完成的。分别检测灯板和驱动板的焊接状况和LED发光情况;
如果发现有问题的模组,则需返回上道工序处理,以避免流入下道工序,造成本增加;
目前均采用人工测试完成。具体的做法是:使用一块标准电源和标准控制卡,做7~11个模拟显示动作试验,由工人目视观察显示结果是否正常。
这样的检测方法,有如下弊病:
1) 效率低:视熟练情况和身体状况不同,每个人·日可做200~500pics的检测;每个工厂的工作量:根据产能不同,大约500~2000pics/日;
2) 漏检率高:目前的漏检率在8%~15%之间;高的漏检率则带来了高的返修成本;
a) 如果故障的模组在这个工序被检测出来,会直接流到手工处理工序,修复后,再返回当前工序;
b) 如果故障的模组在这个工序没有被检测出来,则该单元模组会被组装――灌胶――上面罩――老化――组装箱体――出厂,如果在老化工序被发现故障,付出的维修成本约为直接修复的8~10倍左右;但是老化工序上同时老化的模组一般数以千计,单个的“死灯”经常不会被发现,则问题往往是会在出厂前的整定工序发现,此时发现,工厂需要为这个故障再额外付出2倍以上的成本。
c) 人会存在诸多如疲劳、健康、情绪等不确定因素,且由于长期处在该工位的工人,极易形成视觉疲劳甚至视力退化;由于人的因素造成漏检率居高不下;高的漏检率意味着高的后工序成本;
3) 人眼不能实现更精确地检测目标:理论上人眼可以识别3%的亮度差异,但是实际上对于离散的有亮度差的LED芯片,特别是在工人连续工作的前提下,人眼一般不能辨识出亮度差低于40%的LED发光体;
现有的检测设备落后,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存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LED显示屏模组检测装置的解决方案,依靠机器视觉技术,完成对LED显示模组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曙虹,未经章曙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