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验CO2性质的化学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7348.7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4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瑞斌;李莉;梁筱;孟劭聪;王祖云;张斌;莫尊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9B23/2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co sub 性质 化学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实验仪器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检验CO2性质的化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最吸引人之处,无论是专业的化学研究工作者还是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人都会对化学反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感到激动和欣喜,从而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和亲自动手的渴望。特别地,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展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然而,在目前中学化学里关于CO2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组合实验极少,主要原因在于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有关CO2性质的系统知识分为较多章节,学生难以对所授知识产生整体认知,使实验的趣味性和可推广性有所下降。现有教学实验大都是针对CO2的某一单独性质或其中几个性质所设计,如CO2能阻止燃烧、可反应生成氧气或水溶液显酸性等性质,大都是通过单个的实验来对其性质一一加以检验,缺乏一种能够将CO2多个性质整体加以检测或验证的组合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CO2多个性质整体加以检验的化学实验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验CO2性质的化学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两根导管分别与燃烧实验烧杯及三口烧瓶的一个开口连通;所述三口烧瓶倒置,其另一开口设有胶头滴管,其另一开口设有胶头滴管,并通过玻璃导管与喷泉实验烧杯连通,其再一开口通过导管与酸碱检测广口瓶、制氧广口瓶及沉淀反应广口瓶连通。
所述三口烧瓶、酸碱检测广口瓶、制氧广口瓶及沉淀反应广口瓶均设置有瓶塞。
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锥形瓶和设置在其上的分液漏斗。
所述用于连通燃烧实验烧杯及三口烧瓶的三根导管上分别设有连接胶管,且在连接胶管上分别设有弹簧夹。
所述沉淀反应广口瓶的瓶塞上还设有气体检测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易行,可拆分、可组合;通过现有实验仪器的特定组装将多个检验CO2性质的经典实验整体加以实现;便于操作,易于推广,适宜于中学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检验CO2性质的化学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导管1、2分别与燃烧实验烧杯3及三口烧瓶6的一个开口连通;所述三口烧瓶6倒置,其另一开口设有胶头滴管7,并通过玻璃导管8与喷泉实验烧杯9连通,其再一开口通过导管10、11、12与酸碱检测广口瓶14、制氧广口瓶15及沉淀反应广口瓶16连通。为方便将三口烧瓶6内的空气排空,所述导管10可深入到三口烧瓶6的底部。
所述三口烧瓶6、酸碱检测广口瓶14、制氧广口瓶15及沉淀反应广口瓶16均设置有瓶塞。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锥形瓶4和设置在其上的分液漏斗5。所述导管1、2、10上分别设有连接胶管17、20、22,并且在连接胶管17、20、22上分别设有弹簧夹18、19、21。所述沉淀反应广口瓶16的瓶塞上还设有气体检测导管13。实验过程中,所述燃烧实验烧杯3内还可设一方便放置蜡烛的蜡烛台23。
下面结合实验过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a)组装仪器,添加药品:按图1所示连接好仪器。其中,向锥形瓶4中放入适量的碳酸钙,分液漏斗5中注入适量10%的盐酸;喷泉实验烧杯9中注入配制好的氢氧化钠稀溶液;胶头滴管8中吸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检测广口瓶14中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制氧广口瓶15中加入适量的Na2O2粉末;沉淀反应广口瓶16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18,用手捂住锥形瓶,如果发现伸入到喷泉实验烧杯9、酸碱检测广口瓶14及沉淀反应广口瓶16液面下的导管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导管内形成一小段水柱,过一会儿,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带宽钢环闭环精密剪切装置
- 下一篇:折叠式桌子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