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抽芯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5912.1 | 申请日: | 2011-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施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炳飞 |
| 主分类号: | B29C43/50 | 分类号: | B29C43/50;B29C45/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 地址: | 32560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内抽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内抽芯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模具内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和模压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材料由高压射入加热的模腔或将材料手工投入高温的模腔内,经过高温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然而随着注塑和模压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一些产品内部具有内槽,若使用通常的模具则无法正常脱模。
目前较为常用的制作内槽的方法是使用抽芯机构,例如嵌件,在进行注塑或模压成型时,利用抽芯机构形成产品的内槽,需要脱模时将抽芯机构取出,保留产品的内槽。
如图1所示,用现有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手工逐个放置嵌件1。请参照图2,放置之后,还需要利用工具将嵌件1放置到位,例如用锤子敲击。如果嵌件定位不准确,例如没有敲击到位,则生产的产品极易成为废品。由于是纯手工操作,放置嵌件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手感,所以产品质量可靠性差,操作人员的流动也会造成产品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人工放置嵌件从而造成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内抽芯机构,适用于包含顶针板的注塑和(BMC/SMC)模压模具中,包含:
内抽件,其下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其上端两侧为对称的斜面,所述斜面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随深度增大;以及
两个侧滑件,每一所述侧滑件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所述侧滑件的所述凸槽嵌入所述内抽件的所述凹槽中,
其中,当所述内抽件被所述顶针板带动而朝向所述模具内部运动时,所述侧滑件被所述凹槽扣住而沿所述斜面滑动,从而相互远离直至成型位置,当所述内抽件被所述顶针板带动而朝向所述模具外侧运动时,所述侧滑件被所述凹槽扣住而沿所述斜面滑动,从而相互接近直至脱模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侧滑件上,所述凸槽位于所述斜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模具是断路器转轴注塑和模压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模具还包含脱模顶针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宽边在内侧的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宽边在内侧的T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内抽芯机构,适用于包含顶针板的注塑模具中,包含:
内抽件,为多边形柱体,其下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其上端每一边形成一斜面,每一所述斜面上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随深度增大;以及
多个侧滑件,每一所述侧滑件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所述侧滑件的所述凸槽嵌入所述内抽件的所述凹槽中,
其中,当所述内抽件被所述顶针板带动而朝向所述模具内部运动时,所述侧滑件被所述凹槽扣住而沿所述斜面滑动,从而相互远离直至成型位置,当所述内抽件被所述顶针板带动而朝向所述模具外侧运动时,所述侧滑件被所述凹槽扣住而沿所述斜面滑动,从而相互接近直至脱模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侧滑件上,所述凸槽位于所述斜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宽边在内侧的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宽边在内侧的T型。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内抽芯机构,其优点在于,利用自动化操作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依赖操作人员手工放置嵌件的操作,降低由于手工放置嵌件所造成的废品率高以及耗费工时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合格率。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
图1为现有技术中嵌件放置前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嵌件放置后的示意图。
图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抽芯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4绘示图3中所示的内抽芯机构应用于模具中的示意图。
图5A绘示图3中所示的内抽芯机构成型位置示意图。
图5B绘示图3中所示的内抽芯机构脱模位置示意图。
图6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内抽芯机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炳飞,未经施炳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材自动供给的模内注塑成型模具
- 下一篇:胶布成型机的改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