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振移频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5793.X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18 | 分类号: | H03B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振移频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振应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晶振移频电路。
背景技术
晶振电路由于其线路简单、频率稳定、价格低廉,被广泛地运用于电子行业中。参看附图1示出的现有晶振电路,其在晶振两边分别并上一个电容,其频率特性是确定不变的。这种电路的缺点是:对于某些晶振的倍频点,没法进行有效的回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调整晶振电路输出频率的晶振移频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晶振移频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串接在第一输出端和二输出端之间的晶振、串接在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第一电容、串接在第二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第二电容、控制端、串接在控制端与电源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接第二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二电阻接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容接第一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三电阻接控制端。
所述第一、二电容的容值相等,所述第三、四电容的容值相等,且第三电容的容值小于第一电容容值的30%。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输出频率,能有效避开晶振的倍频点,提出了新型的应用电路,开拓了晶振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晶振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晶振移频电路,包括用以输出晶振频率的第一输出端ZTAL1和第二输出端ZTAL0、串接在第一输出端和二输出端之间的晶振Z1、串接在第一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第一电容C1、串接在第二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第二电容C2、用以输入调整信号的控制端、串接在控制端与电源之间的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C4接第二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容C3接第一输出端、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第三电阻接控制端。
参看图2示出的较佳实施例,晶振的负载电容C1和C2容值为15p或者12.5p,如果在考虑元件输入片脚的等效电容,则两个22p的电容构成晶振的震荡电路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图左侧的控制端(Input control signal)输入控制信号,同步控制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开与关。在三极管截止时,晶振左侧的电容为C2,晶振右侧的电容为C1;当三极管导通时饱和导通时,晶振左侧的电容变为C2+C4,晶振右侧的电容变为C1+C3。如此,本电路就输出了不同的频率,实现了根据控制信号进行移频。
晶振两侧是对称电路,第一、二电容的容值相等,第三、四电容的容值相等,并且C1,C2按照22P标准取法确定。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都应满足耗散功率,耐压,额定电流,散热特性等要求。C3,C4的取值不能大于C1,C2取值的30%。R1,R2,R3的取值无特殊要求,根据电路的各点的电压电流值来选择。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