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离子清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5607.2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1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琪;邱鸿志;林继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奇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7/04 | 分类号: | A47L7/04;A47L9/00;A47L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离子 清洁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特别是一种在吸尘的同时释放负离子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负离子机可用来降低环境中的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悬浮粒子、尘螨与细菌,以达到提升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市面上常见的负离子机大多只能放在固定位置,无法自行移动,使得负离子机的有效工作区域只局限在负离子机的附近,若要扩大清洁范围,需要使用者自行移动负离子机或再购买一台新的负离子机,使用上并不便利。
而自主移动的电子装置以清洁机器人为例,大多着重于清洁机器人吸尘功能以及自主移动的控制功能,而忽略了吸尘时会伴随出现大量看不见的尘螨与悬浮粒子,若不即时降低吸尘时出现的尘螨与悬浮粒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清洁机器人,在吸尘同时释放负离子,藉此净化空气,并且也可利用吸尘装置内建的自走模式让此吸尘装置同时成为一台可移动的负离子机,将负离子带到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经过的地方,以扩大负离子的有效清洁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在吸尘的同时释放负离子。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具有自走吸尘与释放负离子的功能,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包括:一吸尘模块以及一主体;该吸尘模块包括:一集尘盒、一负离子产生器以及一风扇;该负离子产生器用以产生一负离子;该风扇与该负离子产生器相邻,该风扇用以产生一气流,藉由该气流的引导可将外部灰尘收集于该集尘盒内,并且该气流亦可引导该负离子离开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该主体与该吸尘模块连接,该主体包括:一移动装置以及一控制模块;该移动装置用以驱动该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移动;该控制模块分别与该负离子产生器、该风扇以及该移动装置电性连接,以分别控制该负离子产生器、该风扇以及该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在吸尘的同时释放负离子,达到即时减少吸尘时扬起的尘螨与灰尘的效果,藉此净化空气,并且也可利用吸尘装置内建的自走模式让此吸尘装置同时成为一台可移动的负离子机,将负离子带到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经过的地方,以扩大负离子的有效清洁区域。
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底面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底视图。
图4为图3中线段AA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负离子清洁机器人 1 吸尘模块 10
集尘盒 11 侧边 111
负离子产生器 12 导线 13
毛刷 14 风扇 15
气流 151 出风口 16
滤网 17 底盖 18
格栅 181 进风口 19
主体 20 移动装置 21
控制模块 22 风扇控制单元221
负离子模式开关 222 吸尘模式开关223
底部 201、101 顶面 202
A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2的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一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清洁机器人的底面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奇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奇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