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除尘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5400.5 | 申请日: | 2011-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亓圣章;亓振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亓振迎 |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4H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除尘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节能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锅炉除尘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锅炉,大多依靠燃煤产生热量生成蒸汽进行利用,在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在烟气中含有灰尘和余热,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灰尘会污染空气,余热会造成浪费,所以目前的锅炉一般都会在烟道上加设除尘装置,也有的在烟道的外壁上加设水套,以回收余热,其不足之处在于:除尘装置和余热回收是不同的两个装置,需要独立设置,同时工作,造成锅炉引风阻力大,运行成本高,浪费大;同时余热回收装置不能除尘,大部分采用烟气直喷式,由于吸热管背风面形成涡街,使吸热面积不能最大化,热效率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除尘和余热回收于一体,运行安全可靠,能提高除尘效果和余热回收效率的锅炉除尘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炉除尘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混合气体接入管、排气管、混合气体分离室、粉尘收集室和粉尘储存箱,箱体内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烟道相连通,箱体的混合气体分离室通过混合气体接入管与锅炉相连接,混合气体分离室的下部设有粉尘收集室,粉尘收集室的下部设有粉尘储存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壁与排气管的外壁之间设有隔板,隔板的上部为集热室,隔板的下部为混合气体分离室,超导管的中部固定在隔板上,超导管的上部位于集热室内,下部位于混合气体分离室内,超导管的腔内设有超导液。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超导管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向下的螺旋板,相邻螺旋板之间形成旋转向下的螺旋流道,所述的超导管布满整个混合气体分离室和集热室。
所述的箱体的断面为圆筒状,排气管的中心轴线与箱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的混合气体分离室为圆环筒状空腔,其下部设有开口。
所述的集热室为封闭的圆环筒状空腔,其外壁上设有安全减压阀、进水管、排污管和热水管,热水管上设有循环泵。
所述的混合气体接入管与混合气体分离室的接口位于混合气体分离室的切线方向上。
所述的相邻的两个超导管外壁上的螺旋板外侧边沿相接触。
所述的排气管的出口上设有引风机。
所述的粉尘储存箱的底部设有除尘口,在除尘口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除尘和余热回收于一体,运行安全可靠,提高了除尘效果和余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剖视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混合气体接入管;3、进水管;4、热水管;5、排污管;6、排气管;7、隔板;8、集热室;9、混合气体分离室;10、粉尘收集室;11、粉尘储存箱;12、排尘口;13、超导管;14、螺旋板;15、安全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锅炉除尘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混合气体接入管2、排气管6、混合气体分离室9、粉尘收集室10和粉尘储存箱11,箱体1内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与烟道相连通,箱体1的混合气体分离室9通过混合气体接入管2与锅炉相连接,以使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箱体1内进行混合气体分离,混合气体分离室9的下部设有粉尘收集室10,粉尘收集室10的下部设有粉尘储存箱11,在混合气体分离室9内,将烟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粉尘通过粉尘收集室10进入粉尘储存箱11内进行存储,防止粉尘进入排气管6,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壁与排气管6的外壁之间设有隔板7,隔板7的上部为集热室8,隔板7的下部为混合气体分离室9,超导管13的中部固定在隔板7上,超导管13的上部位于集热室8内,下部位于混合气体分离室9内,超导管13的腔内设有超导液,当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箱体1的混合气体分离室9,使超导管13下部受热,超导液将热量带到超导管13的上部,由于集热室8内有循环水,从而将超导管13上部的热量吸收带走,完成热交换。
所述的超导管13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向下的螺旋板14,相邻螺旋板14之间形成旋转向下的螺旋流道,所述的超导管13布满整个混合气体分离室9和集热室8,这样当进入混合气体分离室9的烟气与其接触时,可以增加超导管13下部的受热面积,同时也增加超导管13上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烟气可沿着螺旋板14缓慢旋转向下,使粉尘更容易分离出来,提高了除尘效率。
所述的箱体1的断面为圆筒状,排气管6的中心轴线与箱体1的中心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亓振迎,未经亓振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