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转轴的退刀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5086.0 | 申请日: | 201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红;汪小兴;施小豹;郭耀东;曹婷婷;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同华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2 | 分类号: | F16C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42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转轴 退刀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转轴的退刀槽结构。
背景技术
转轴退刀槽,一直沿袭机械加工传统的加工工艺,有两处存在应力集中,其结构形式对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圆角等要求较高,对频繁正反转、较大负载的电机,容易造成转轴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型转轴采用新型退刀槽加工工艺,采用锥度、圆角连接,减少了应力集中点,较大地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转轴强度,大大减少了转轴在负载运行过程中断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转轴的退刀槽结构,包括主轴,所述主轴沿轴向呈多段半径依次增大的台阶状,所述主轴的中间段具有一圈法兰状凸起,所述主轴上具有多个退刀槽,所述退刀槽为锥度和圆角的平滑过度状。
所述主轴一端端部具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转轴,在转轴加工时采用锥度、圆角的割刀来进行割槽,加工出的退刀槽为锥度和圆角的形状,平滑过度,这样就避免了应力集中,且加工简单,提高了退刀槽的加工效率,大大减少了转轴断开的机率,此专利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转轴加工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新型转轴的退刀槽结构,包括主轴1,所述主轴1沿轴向呈多段半径依次增大的台阶状,所述主轴1的中间段具有一圈法兰状凸起2,所述主轴1上具有多个退刀槽3,所述退刀槽3为锥度和圆角的平滑过度状,所述主轴1一端端部具有卡槽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同华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同华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车用轮毂轴承总成
- 下一篇:一种防盗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