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4238.5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资小林;赵景山;张杰;刘向;邱宝象;冯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3/26 | 分类号: | B60G3/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rrr 伸缩 补偿 机构 连杆 直线 导引 独立 悬架 | ||
1.一种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包括车轮(1),车身或车架(6),弹簧减震器系统(4)和转向节(2),所述转向节(2)通过轮毂单元与车轮(1)联接,弹簧减震器系统(4)通过球头副分别与转向节(2)和车身或车架(6)联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条悬架支链,分别是上侧第一条悬架支链(3a),上侧第二条悬架支链(3b),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a),下侧第二条悬架支链(5b);所述悬架支链均包括内侧连杆(7)、外侧连杆(9)和三条相同的由三个转动副构成的RRR运动链,简称3-RRR机构,且三条相同的RRR运动链沿悬架支链轴线呈120°对称分布;所述RRR运动链包括第一连杆(8a)和第二连杆(8b),第一连杆(8a)与内侧连杆(7)通过第一运动链转动副(E)联接,第一连杆(8a)与第二连杆(8b)通过第二运动链转动副(F)联接,第二连杆(8b)与外侧连杆(9)通过第三运动链转动副(G)联接;所述上侧第一条悬架支链(3a)和上侧第二条悬架支链(3b)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A1)和第二转动副(A2)与车身或车架(6)联接,以及分别通过第三转动副(B1)和第四转动副(B2)与转向节(2)联接,所述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a)和下侧第二条悬架支链(5b)分别通过第五转动副(C1)和第六转动副(C2)与车身或车架(6)联接,以及分别通过第七转动副(D1)和第八转动副(D2)与转向节(2)联接;所述上侧悬架支链中第一转动副(A1)和第三转动副(B1)的轴线均垂直于连线A1B1所在的铅垂平面,第二转动副(A2)和第四转动副(B2)的轴线均垂直于连线A2B2所在的铅垂平面,所述下侧悬架支链中第五转动副(C1)和第七转动副(D1)的轴线均垂直于连线C1D1所在的铅垂平面,第六转动副(C2)和第八转动副(D2)的轴线均垂直于连线C2D2所在的铅垂平面;所述上侧两条悬架支链所确定的两个铅垂平面的交线与下侧两条悬架支链所确定的两个铅垂平面的交线重合或者平行;所述的上侧第一条悬架支链(3a)和上侧第二条悬架支链(3b)关于过上述交线且平行于车轮(1)轴线的铅垂平面对称,所述的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a)和下侧第二条悬架支链(5b)关于过上述交线且平行于车轮(1)轴线的铅垂平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其特征是:所述3-RRR机构增加一条或者多条RRR运动链,且每条RRR运动链沿悬架支链轴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其特征是:所述的3-RRR机构与第一运动链转动副(E)和第三运动链转动副(G)作为整体形成一个3-RRR部件,该3-RRR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与内侧连杆(7)和外侧连杆(9)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悬架机构增加一个或多个悬架支链,加入的悬架支链所在的铅垂平面与其他悬架支链所在的铅垂平面交线重合或者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3-RRR伸缩补偿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独立悬架,其特征是:所述上侧第一条悬架支链(3a)所在的铅垂平面和上侧第二条悬架支链(3b)所在的铅垂平面的夹角与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a)所在的铅垂平面和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b)所在的铅垂平面的夹角不相等;所述上侧第一条悬架支链(3a)或上侧第二条悬架支链(3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与下侧第一条悬架支链(5a)或下侧第二条悬架支链(5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不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42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