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型矩形无极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3200.6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叶莲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莲莹 |
主分类号: | H01J65/00 | 分类号: | H01J65/00;H01J6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李玉峰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无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矩形无极灯。
背景技术
无极灯是一种新型的光源,真正作为照明商业应用只是在近十几年,时间比较短,因而在应用中仍然会存在着某些技术问题。目前,现有技术矩形无极灯其两长边发光管的间距通常为32mm(80-150W)和36mm(200-300W),而且大多低频矩形无极灯的主汞齐和辅助汞齐是放置在一个细管内,因此存在着以下技术缺陷:
(1)由于两长边发光管的间距太小,因此灯管安装在灯具中后灯管背面及侧面发出的光有部分会被灯管遮挡住,造成灯管出光率的降低。
(2)矩形无极灯灯管工作时会产生热能和光能两部分。其中热能除了通过热传导来传递热量外,还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两个都能产生热量的物体离得太近,就会因为相互之间通过辐射传导热量使物体承载的热量更高。为此,两长边发光管的间距太小,则因辐射传导而大大增加了灯管的管壁温度,使荧光粉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加快了荧光粉的老化,从而加快了灯的光衰。
(3)主汞齐和辅助汞齐放置在一个细管内,容易造成细管根部出现黑斑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宽型矩形无极灯,以便在提高灯管使用过程中出光率的同时,减少光衰过快的现象,提高灯管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宽型矩形无极灯,包括二个长边发光管、主汞齐、辅助汞齐;所述二个长边发光管的间距为42-46mm,不仅增大了出光率,而且降低了管壁温度,从而减少了灯的光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汞齐、辅助汞齐分别位于矩形无极灯的两个端边并置入细管内。通过将主汞齐、辅助汞齐分开设置,避免了细管根部出现黑斑的现象。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汞齐的细管根部进行打扁处理,其根部的间隙为1-2mm,以防止主汞齐倒入灯管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汞齐的细管呈弯曲状,所述主汞齐位于细管的弯曲段内,使得主汞齐在超过其熔融温度呈液态时也不会流入灯管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矩形无极灯二个长边发光管之间的间距拉开,降低了遮挡系数,使灯管背面靠反射器一边和内侧面的光被灯管遮挡的量减少,这部分光能通过反射器有效反射出来,增大了出光率,提高了光效。
(2)由于二个产生热量的长边发光管的间距加大,使辐射传导热量减小,进一步降低了管壁温度,也降低了灯管内的荧光粉的老化衰退,从而降低了灯的光衰。
(3)避免了贡齐细管根部出现黑斑现象,而且可有效防止主贡齐进入灯管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长边发光管1,二个长边发光管间距L,主汞齐2、辅助汞齐3,主汞齐细管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宽型矩形无极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二个长边发光管1、主汞齐2、辅助汞齐3。
二个长边发光管1的间距L为42mm(80-150W),或46mm(200W-300W)。
主汞齐2、辅助汞齐3分别位于矩形无极灯的两个端边并置入细管内。主汞齐2的细管4呈弯曲状(见图2),主汞齐2位于细管4的弯曲段内,且该细管的根部进行打扁处理,其根部的间隙为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莲莹,未经叶莲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3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