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滑动导向钻进粘阻的钻具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310.0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7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横;张延兵;刘兵;喻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6 | 分类号: | E21B17/16;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滑动 导向 钻进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时螺杆滑动导向钻进过程中,能降低滑动导向钻进粘阻的钻具组合。
背景技术
姬塬油田长8、长9目的层井深约为2800米,轨迹控制段长,出洛河还有1500米井段,井斜、方位变化规律不明显,时常需要螺杆滑动导向钻进调整,才能满足轨迹需要。2010年前使用的下部钻具组合为常规四合一钻具,即83/4〞井眼采用83/4〞PDC+172mmDC(1.5-2.5米)+ 210-213mm稳定器+11根6 5/8〞钻铤+5〞DP,通过随时微调实现二开到完井一趟钻,钻井周期在6天左右。
现有钻具组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通过 “欠位移提前中靶”的轨迹思路调整,降低最大井斜,提前清扫,及时加入润滑剂等技术措施的落实,450米以内位移井可顺利实现一趟钻,但是位移超过500米的井仍然存在下部调整压力。特别是井深超过2000米后,滑动时粘阻严重。因为粘阻严重造成井队大量低效施工,部分甚至被迫起钻换牙轮调整,造成钻井周期延长2-3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滑动导向钻进粘阻的钻具组合,用以解决滑动导向钻进时的粘阻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滑动导向钻进粘阻的钻具组合,包括钻铤、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铤为螺旋钻铤,钻铤的个数为7根。
所述扶正器的外径为208-210mm。
所述的钻铤的型号为6 1/4〞钻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钻铤是将原有的普通钻铤更换为螺旋钻铤,即由面接触改成点接触,以及钻铤的个数由原来的11根变为7根,扶正器的外径由原来的210-212mm改为208-210mm,钻铤型号由原来的6 5/8〞钻铤改为6 1/4〞钻铤,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使钻具组合与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粘阻的几率,以达到滑动导向钻进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螺旋钻铤,2、内螺纹,3、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项防止滑动导向钻进粘阻的一种工艺技术,将钻具组合中钻铤改成螺旋钻铤,由面接触改成点接触,降低摩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解决滑动导向时的可挑性,将原来的11根钻铤减少为7根,降低摩阻。
实施例3
将四合一钻具组合上扶正器外径由210mm~212mm改成208mm~210mm,降低摩阻。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将原来的6 5/8〞钻铤改为6 1/4〞钻铤,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摩阻。
本实用新型专利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在其它同类滑动导向钻进的定向井中推广使用,但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