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2052.6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滕云田;王晓美;张炼;黄经国;王喜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前兆 野外 流动 观测 无线 组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流动监测、应急密集观测的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以实现国家范围内的监测资源和信息快速共享。
背景技术
野外流动观测台网可以进行数据的实时记录与传输,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内形成强化物理量观测,以提高监测能力和异常情况跟踪能力。这种野外流动观测可以产出各种物理量的区域场时空分布数据,以利于不同前兆异常信息的对比研究和一致性研究;产出同一种观测手段的地震异常信息相关性分析数据;检查不同前兆观测手段对不同强度地震的反应能力;探索前兆观测为地震危险区地震趋势判定的应急观测的可行性。在进行这些工作时,流动台网的数据传输与仪器监控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组建一个适应性强、性能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分散在各地,数量众多的采集点,如何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来自这些采集点的大量数据实时可靠地传送到监控中心,并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从而实现远程仪器监测,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情况,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针对地震设备远程监控、远程数据采集的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以保证现场监测系统与远程监控中心的有效连接,及时了解和掌控现场信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测仪器、与观测仪器连接的无线接入系统,与无线接入系统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以及与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连接的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
观测仪器,用于对当前环境探测和数据采集。
无线接入系统,接收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并以无线方式与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指令接收。
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接收各无线接入系统数据信息,以宽带网络的方式将信息传送到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同时,接收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的指令。
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确认信息来源,对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组网发出相应控制指令。
所述无线接入系统包括与观测仪器一一对应连接的无线接收模块和连接在无线接收模块上的天线,以及为无线接收模块提供电力的电源,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天线与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实现无线信号传输。
所述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包括基于基站传输系统的发信机和射频系统,射频系统与无线接收模块间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和控制;发信机负责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并通过宽带网络与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实现信息传输。
所述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包括监控中心和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宽带网络与发信机连通,服务器接受监控中心的指令,对传输数据进行接收、传送、处理和存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具有使用便捷、检修方便、高传输率、大传输范围、可移动性和组网灵活等特点,适于在野外环境下的流动观测,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强,特别是在地震设备远程监控和远程数据采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效保证了野外环境下地震信息的随时采集、随时传送和随时存储,合理解决了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的现实问题,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有效数据,保证了地震研究过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组网的方式,使分布在空间各个位置上的观测仪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准确、快速传输,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三个观测仪器为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无线组网,包括:分布在各地的三个远端观测仪器1,分别与三个观测仪器1连接的无线接入系统2,与无线接入系统2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3,以及与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3连接的远端前兆流动观测中心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腔镜专用多角度肋骨骨膜剥离吸引器
- 下一篇:一种多晶硅铸锭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