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耕机旋耕刀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1598.X | 申请日: | 201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石秉钧;苏其灿;石慧娜;石文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B33/10 | 分类号: | A01B3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陆花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耕机旋耕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耕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的旋耕刀。
背景技术
微耕机体型小巧,购置费用低,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微耕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旋耕刀,其通过旋转和前进运动直接对农田旋耕作业,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旋耕刀旋转、入土切削、抛掷土壤以及前进,在旋耕刀作用于土壤的同时,土壤同样也反作用于旋耕刀刀片,在土壤硬度较高或者土壤中夹杂有砖石等硬物的情况下,旋耕刀刀片所受阻力较大,旋耕刀刀片在旋耕土壤的过程中刀片的位置不断变化,选择合适的刀片入土角度有助于减少刀片所受的阻力,有助于微耕机运行时的稳定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微耕机旋耕刀,以解决旋耕刀刀片所受阻力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耕机旋耕刀,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刀架以及与所述刀架匹配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弯折角度为155°~162°。
进一步的,所述刀架与所述转轴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架与所述刀片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与所述刀架匹配的刀片的数量为3片。
进一步的,所述刀架的数量为6~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旋耕刀刀片的弯折角度,使刀片的入土角度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使刀片在之后的整个切割土壤的过程中,由于刀片弯折角度的变化使刀片受到的阻力变小,从而提高了微耕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旋耕刀刀片的磨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耕机旋耕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耕机旋耕刀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1、转轴,12、刀架,13、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耕机旋耕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微耕机旋耕刀,通过改变旋耕刀刀片的弯折角度,使刀片的入土角度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使刀片在之后的整个切割土壤的过程中,由于刀片弯折角度的变化使刀片受到的阻力变小,从而提高了微耕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旋耕刀刀片的磨损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耕机旋耕刀,包括转轴11、设置在转轴11上的刀架12以及与所述刀架12匹配的刀片13,所述刀片13的弯折角度为155°~162°。
具体地,所述刀架12与所述转轴11焊接,所述刀架12与所述刀片13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刀架12匹配的刀片13的数量为3片,所述刀架的数量为6~8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架的数量为8个,在图1中仅仅示出微耕机其中一边的4个刀片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耕机旋耕刀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耕机作业时,由于所述刀片13的弯折角度为155°~1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片13的弯折角度为162°,比一般刀片的弯折角度小,从而使刀片13在入土前有一个较佳的入土角,并且在刀片13入土切削以及刀片13旋转时,刀片13受到的阻力变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微耕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旋耕刀刀片的磨损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沃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1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