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雷击电源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1507.2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区根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安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284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击 电源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防雷击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是目前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包括排插、壁插等,广泛用于各种用电场所。目前市面上的电源插座结构基本上大同小异,通常由壳体、导电片及电路板、指示灯等构成。
众所周知,雷击是各种电器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之一,雷击所产生的高电压会损坏或者烧毁电器,甚至引发火灾。为此,电器生产商通常会在电器内部设置保护装置,如保险管等,但对于雷击的防护效果有限。如果能在电源插座上设置一道防护措施,将危险因素消除在电器之处,这必然可以大大提高电器的安全保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雷效果好的防雷击电源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雷击电源插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电源接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壳体上设有导电片,其中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防雷击模块,该防雷击模块设置在电源接入端与导电片之间的电路上;该防雷击模块由电连接在火线上的保险丝,两个分别电连接在零线、火线上的热敏电阻,至少两个分别并联在零线、火线之间的第一突波保护器以及电连接在第一突波保护器后面电路上的至少两个第二突波保护器构成,各第二突波保护器分别电连接在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之间。
上述的防雷击电源插座中,所述的第一突波保护器共有两个,两个第一突波保护器分别并联在热敏电阻两边的零线、火线之间。
上述的防雷击电源插座中,所述的第二突波保护器共有两个,两个第二突波保护器分别电连接在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防雷击模块,通过防雷击模块上设置在火线与零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地线与火线之间的突波保护器,在发生雷击产生高电压时,突波保护器会将雷击产生的电压逐级泄放出来,从而可以将具有极大危害性的高电压变为安全的低电压,从而将高电压隔断在插座上,有效地保护电器的安全;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电路的安全,在防雷击模块上的火线上还连接有保险丝,用于过流保护,其超过超过15MA时就会自动断电;并且在零线和火线上分别设有热敏电阻,其具有过压断电及自动复位的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雷击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防雷击模块2、保险丝3、热敏电阻4、第一突波保护器5、第二突波保护器6。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雷击电源插座,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电源接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在壳体1上设有导电片,在壳体1内设有防雷击模块2,该防雷击模块2设置在电源接入端与导电片之间的电路上;该防雷击模块2由电连接在火线上的保险丝3,两个分别电连接在零线、火线上的热敏电阻4,至少两个分别并联在零线、火线之间的第一突波保护器5以及电连接在第一突波保护器5后面电路上的至少两个第二突波保护器6构成,各第二突波保护器6分别电连接在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热敏电阻4均为NTC热敏电阻;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突波保护器5共有两个,两个第一突波保护器5分别并联在热敏电阻4两边的零线、火线之间;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突波保护器6共有两个,两个第二突波保护器6分别电连接在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之间。
具体使用时,当雷击产生的高电压进入插座后,首先由热敏电阻4前边的第一突波保护器5进行泄放电压,产生高电压放电,然后再经热敏电阻4后面的第一突波保护器5进行低电压放电,随后由分别电连接在零线与地线以及火线与地线之间的两个第二突波保护器6分别通过地线放电流出;从而将高电压隔断在插座上,有效地保护用电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经浪涌发生器试验得到以下结果:将8KV高电压接入,经各突波保护器泄放电后,输出的电压为280~350V,持续时间为4~5μ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安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安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1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