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953.1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凯飞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4B1/183;F24C13/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民用或工业用炉灶设备的使用需要安装走烟通道,让煤、油、木柴等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排走,实际上炉灶产生的烟尘中仍蕴含大量的热能,如能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提高炉灶设备的热能转换效率又有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提高现有炉灶设备的热能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形状与走烟通道的形状相应,所述壳体的头端和尾端设为敞口,所述壳体的尾端连接炉灶设备的出烟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走水管道,所述走水管道的进水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尾端,所述走水管道的出水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头端,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冷凝水回收装置。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块冷凝水回收板,所述冷凝水回收板的安装间距与所述壳体的尾端敞口大小相应。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走水管道分段折弯,各段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走水管道以倾斜向上的形式设置。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走水管道呈螺旋状。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头端外部设置有安装套筒。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走水管道包括可分拆的多节组件,每节组件拼合安装后形成所述壳体和所述走水管道。
所述的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多套走水管道,所述多套走水管道在所述壳体内上下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提高现有炉灶设备的热能转换效率,又由于在本实用新型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内设置冷凝水回收装置,不会造成冷凝水存积,因此提高了炉灶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便于拆卸清洗,是节能环保型余热回收装置的一大进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多节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走烟通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壳体11,壳体11的形状与走烟通道的形状相应,壳体11的头端111和尾端112设为敞口,壳体11的尾端连接炉灶设备的出烟口,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走水管道12,走水管道12的进水口靠近壳体11的尾端,走水管道12的出水口靠近壳体11的头端,壳体11的内部还设置有冷凝水回收装置13。述冷凝水回收装置13包括至少两块冷凝水回收板,冷凝水回收板的安装间距与壳体11的尾端敞口大小相应。走水管道12分段折弯,各段之间相互平行。走水管道以倾斜向上的形式设置。走水管道12还可以以螺旋状设置。壳体11的头端外部设置有安装套筒。
如图2所示,壳体11和走水管道12包括可分拆的多节组件,每节组件拼合安装后形成壳体11和走水管道12。壳体11内还可以设置两套走水管道,该两套走水管道在壳体11内上下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凯飞,未经陈凯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丝绸面料
- 下一篇:高性能船舶专用纳米复合环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