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降尘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768.2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4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爽;王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增辉;王爽;王士华 |
主分类号: | B05B1/02 | 分类号: | B05B1/02;E2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降尘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头,具体地说,是涉及泡沫降尘喷头。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和隧道掘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尘肺病患者约70万人,并且以每年1万多人的速度递增,每年大约有3000人死于尘肺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防治粉尘,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传统措施如喷雾降尘、除尘器除尘等。
泡沫降尘技术是最近二、三十年新兴发展的一种除尘技术,具有用水量少,除尘效率高的特点。泡沫降尘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泡沫更好的喷洒于产尘点,如掘进机截齿处、转载点,使泡沫形成一个密实的几何体,在一定范围内包围粉尘,使其不向外扩散,达到降尘的目的。喷头在农业生产、喷雾除尘等其他领域已经应用很广泛了,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已经研制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喷头(嘴),如,机械式喷嘴、Y型喷嘴、旋转式喷嘴、螺旋式喷嘴和组合式喷嘴等几种,虽然这些喷嘴都能使液体雾化,但它们仅仅适用于单相流体,而对于如泡沫一样的两相或多相流体并不适用。
现有的泡沫降尘喷头还有如2009年5月6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ZL20082004074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适用于煤矿泡沫除尘用的泡沫喷头,其包括连有端头盖的空心圆柱体构成的壳体,壳体顶部的端头盖的中部开设有一条贯通直径呈V形豁口的喷嘴槽,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便于转动的六角螺母状扳牙,入口处设有便于与喷管相连接的外螺纹。虽然该种喷头的结构简单,喷出的泡沫具有分布均匀、不形成雾化、扩散角度大等优点,但是,由于该喷头的内部腔体与端头盖垂直相交,在该垂直相交部位容易导致泡沫流发生突变,撞击端头盖,影响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其降尘效果,满足不了高效除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泡沫降尘喷头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内部流线均匀,泡沫喷洒均匀,扩散角度大,不影响泡沫稳定性的泡沫降尘喷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地泡沫降尘喷头,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壳体顶部的端头盖的中部开设有一条贯通所述内腔且呈V形豁口的喷嘴槽,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便于转动的六角螺母状扳牙,入口处设有便于与喷管相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内腔的上部为半椭球形,所述半椭球的表面与所述喷嘴槽之间形成圆滑的流线。
上述的泡沫降尘喷头,其中,所述喷嘴槽的两条边缘为圆弧形,且形成中间窄、两边宽结构。
上述的泡沫降尘喷头,其中,所述喷嘴槽的开口深度大于所述端头盖的厚度。
上述的泡沫降尘喷头,其中,所述内腔的下部为圆柱形。
上述的泡沫降尘喷头,其中,所述下部圆柱形内腔的半径等于上部半椭球内腔的短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喷头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扩散角大,喷洒均匀,而且泡沫流在喷头内部靠圆滑的边界改变流动方向,避免了泡沫破裂,适用于矿山开采和隧道掘进时泡沫降尘,并且能够达到非常显著的降尘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降尘喷头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降尘喷头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壳体
11-内腔
111-上部
112-下部
12-端头盖
2-喷嘴槽
3-六角螺母状扳牙
4-外螺纹
R1-短半径
R2-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泡沫降尘喷头的主视剖面图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泡沫降尘喷头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降尘喷头,包括具有内腔11的壳体1,壳体1顶部的端头盖12的中部开设有一条贯通内腔11且呈V形豁口的喷嘴槽2,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便于转动的六角螺母状扳牙3,入口处设有便于与一喷管相连接的外螺纹4,内腔11的上部111为半椭球形,且半椭球的表面与喷嘴槽2之间形成圆滑的流线,内腔11的下部112为圆柱形,且下部圆柱形内腔的半径R2等于上部半椭球内腔的短半径R1。较佳地,喷嘴槽2的两条边缘为圆弧形(见图2),且形成中间窄、两边宽结构。喷嘴槽2的开口深度大于端头盖12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增辉;王爽;王士华,未经康增辉;王爽;王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蝶形塑纤滤料剪切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滚珠丝杠副的钢球返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