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70094.6 | 申请日: | 201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A·劳德;M·D·罗尔巴克;D·J·科斯特;C·J·斯特林格;F·W·欧;J·艾;J·P·艾夫;E·M·基比提;J·P·特纳斯;S·D·卢布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阳 |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 ||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侧壁、底表面和顶侧开口的壳体;
置于顶侧开口内的显示组件;以及
封闭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内和附近的第一磁附接特征件,包括:
第一磁元件,以及
耦接至壳体的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被布置为提供保持力将所述磁元件保持在离所述第一侧壁距离Δx的非活动状态,所述磁元件在活动状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位移距离Δx。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活动状态在第一侧壁上提供将附件单元的第一部分在第一侧壁的第一位置处磁附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磁接合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非活动状态第一侧壁外表面处的磁通密度值小于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小于对定位在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处的磁敏设备产生影响所需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是具有弹簧常数k的弹簧,所述保持力与距离Δx和弹簧常数k直接相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元件包括:
沿着第一行以第一相对大小顺序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根据交替磁极性的第一极性模式布置的第一多个交替极性磁元件;以及
沿着第一行以第二相对大小顺序彼此相邻布置、并且根据交替磁极性的第二极性模式布置的第二多个交替极性磁元件,其中第一相对大小顺序和第二相对大小顺序彼此互补,并且第一极性模式和第二极性模式彼此互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极性模式是{P1,P2,P1},并且第二极性模式是{P2,P1,P2},并且其中P1是第一极性,P2是相反极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相对大小顺序是{2L,1L,1L},并且第二相对大小顺序是{1L,1L,2L},其中1L是有效单位磁体长度,并且2L是有效单位磁体长度的大约两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2L磁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P1的第一1L磁元件与具有第一极性P1的第二1L磁体相邻的配置,其中第一1L磁元件和相邻的第二1L磁体通过外部施加的力抵抗互斥磁力而被保持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二侧壁附近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底表面和所述显示组件的底表面之间定位的第二磁附接特征件,其中所述第二磁附接特征件被用于将所述附件单元的第二部分在第二位置处附接到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磁附接特征件与所述第一磁附接特征件协作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将所述附件单元磁性固定至所述电子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顶表面相一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附接特征件包括:
多个磁元件,所述多个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显示组件的顶表面处磁吸引所述附件单元内的可磁性相吸的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布置为检测接近磁敏传感器的磁元件的所述磁敏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单元是具有与显示组件一致的大小和形状的折盖,所述折盖包括用于磁吸引包括在第二磁附接特征件内的多个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可磁性相吸的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盖旋转地连接至所述附件单元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折盖在闭合配置中与显示组件的顶表面重叠并且与其相接触,并且所述折盖在第一部分处旋转以在打开配置中暴露所述显示组件的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闭合配置中,所述磁敏传感器是检测折盖内的磁元件并且生成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改变操作状态的信号的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0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