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9496.4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4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晖;金玉飞;梁启明;杨小燕;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成混凝土模块研究所;朱朝晖 |
主分类号: | F16L9/153 | 分类号: | F16L9/1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实时 检测 器件 预应力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简称:PCCP)是国内近十多年内发展起来的新型管道材料,是一种高强度、高抗渗性和高密封性的管材,现实中,这种管材广泛使用在城市给、排水及工业输水、灌溉水利、电厂补给水领域的主干线管道工程中,此外,在工厂管网和倒虹吸管、压力隧道管、深覆土涵管也大量使用。
在供水领域,远程和城市用水的供水工程中,输水管道的分布往往涉及距离长、分布广、地域跨度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使用量大等特征,此类工程项目,通常与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整个社区的安定团结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国家的重点民生基础工程,故对其的监护和管理工作,理应做到及时、准确、有效方能使人民的生活、生产甚至国家与人民的财产获得保障,然而,目前对此类基础工程的监管和维护方面,基本停留在依赖人工进行巡查以及凭经验判断管道正常与否的落后层面,难以形成系统性的集中监护和管理,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可以形成集中监护和管理的变量数据,无法借助现有的检测设备进行长期、简便的收集,因为现有PCCP管尚无专用于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连接件和空间,但又不能随意的在PCCP管上添加上一些连接件或空 间,否则会引起PCCP管原有的使用性能和参数发生变化,使其达不到标准要求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变目现有PCCP管不能安装实时检测器件,导致在供水工程的监管和维护工作中,基本停留在依赖人工进行巡查以及凭经验判断管道正常与否的落后层面,难以形成系统性的集中监护和管理的问题,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以便实现对可以形成集中监护和管理的变量数据,能借助现有的检测设备进行长期、简便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是在现有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改进方案。参考图一,图一是现有埋置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结构剖面图(轴向剖面),依照GB/T 19685-2005号国家标准规定,图中虚线AB的左边部分为预应力区,而右边的部分(即插口钢圈所在的一端)为非预应力区,大家知道,对非预应力区的结构作出的小范围的改进不会影响到PCCP管原有的使用性能和参数,本实用新型证是利用这一特征,给PCCP管安装实时检测器件提供了可改进的空间,从而提供了一种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包含现有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结构和组件,其特征是:位于所述插口钢圈一端的内层混凝土中镶嵌有带内腔空间的连接件,连接件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在管芯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限位件;
所述连接件的内腔空间和接孔安用于放置和固定流体探测装置或流体电子探测传感器;
所述若干限位件呈圆柱或菱柱状,在管芯的轴向方向上突出端面的长度为25mm;它们相间分布且沿圆周排列在管芯的端面上,其目的方便将连接流体探测装置或流体电子探测传感器的线缆引出地面;
所述限位件与管芯自成一体或者是固定在管芯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设置有可安装检测装备的构件和空间,且不影响管原有的使用性能和参数,从而使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内安装流体探测装置或流体电子探测传感器变成现实,解决了传统供水工程在监管和维护中对变量数据收集,基本停留在依赖人工进行巡查以及凭经验判断管道正常与否的落后层面,难以形成系统性的集中监护和管理问题。
附图说明:
1、图1是现有埋置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结构剖面图(轴向剖面);
2、图2是本发明所述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结构剖面图(轴向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可安装实时检测器件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成混凝土模块研究所;朱朝晖,未经深圳市卓成混凝土模块研究所;朱朝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9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