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组合结构的感应电动机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340.4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升;牛华强;时海建;徐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东旭 |
主分类号: | H02K17/02 | 分类号: | H02K17/02;H02K1/32;H02K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体 组合 结构 感应 电动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省铝材、提高制造功效、节约加工能源的,分体组合结构的交流感应电动机转子。
背景技术:
由于金属铝具有导电性能好、熔点较低的特点,所以除一些特殊用途外,一般交流感应电动机的鼠笼转子,通常都采用铸铝直接成型的方法制造。其整体结构的特点简单示意于图1。
这种一次成型的方法,由于熔化的液态铝,在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步填满成型空间的过程不断冷却,加之转子槽通道相对细小流通阻力很大、两端风齿叶片结构复杂,一旦工艺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废品,另外还有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很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减少模具制造成本,降低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的同时,节约铝材的消耗,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现发明的技术措施,就是把整体铸铝的鼠笼转子主体去掉两端的风齿(图2),与单独制造的内风扇部件组合为一体,构成分体组合结构的转子整体。
内风扇部件最简单结构方案,是不改变原有设计的风齿形状和尺寸,具体的形状相当于把普通转子两端的铸铝端环部分,径向切下连同风齿的一薄片(图3)。图中风齿之间的圆孔用来穿过转子主体端环保留的平衡柱,主体部分去掉两端风齿后的形状如图2所示。
背景技术的整体铸铝结构的转子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是靠两端风齿分别搅动空间的空气,加快向机体外壳传递的速度,散热效率不高。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方式,是在去掉两端风齿的鼠笼转子主体冲片避开鼠笼端环的位置沿圆周上匀布几个通风孔(图6),仅在一端安装的内风扇部件与上述简单结构不同之处,是改与端环配合尺寸的风齿支撑环,为与转轴配合的圆盘形式(图7),中间与转轴配合部分加厚以便直接固定在转轴上。
内风扇部件可以使用耐高温的塑料或铁板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去掉风齿的转子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简单结构方案的内风扇部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示图;
图5为图2与图4组合为一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带通风孔道的转子主体示意图;
图7为提高转子散热效率的内风扇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各图符号统一标注说明如下:
1为内镶鼠笼条的转子冲片组;2为鼠笼端环;3为端环上的平衡柱;4为风齿;5为风齿支撑环;6为平衡柱导孔;7为转子冲片的通风孔;8为风齿支撑盘;12为风齿支撑盘中心加厚部分;9为取代平衡柱的螺栓;10为紧固风齿支撑环用的螺帽;11为电动机转轴;T2为去掉风齿的转子主体;T4为简单内风扇部件;T6为带通风孔道的转子主体;T7为高效内风扇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简单内风扇部件与转子组合的具体方案
电动机转子铸铝时在原来平衡柱的位置埋入螺栓(请注意上述“简单结构方案”中描述相当于“端环中部径向切下带风齿的部分”并非真正减小转子主体端环部分的铸铝厚度),成型后先采取增减垫圈的方法调好平衡,然后再装上内风扇部件用螺帽紧固。
实施例二:转子内孔抽风冷却的单端内风扇结构的总体组合方案
将图6所示带通风孔道的转子主体与图7所示的内风扇部件通过电动机转轴联结为一体(内风扇部件风齿与转子端环接触如图8所示),组合构成高效通风散热的组合转子,构成离心式排风机,空气从无风扇结构的一端,经转子通风孔道进入风扇空间,被旋转的风齿迅速排出,通过定子空间返回(定子通风回路不做限定),形成整体的空气流动。实际改装一台YC90L-2-3千瓦电动机做对比试验,在同样条件下实测温升比背景技术降低15度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东旭,未经徐东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隐蔽式便捷熨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