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透水型混凝土路缘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201.1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4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透水 混凝土 路缘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于道路、广场与绿地之间的路缘石,尤其是能通过多个水平孔洞快速、高效地将路面雨水排至相邻下凹绿地的透水型混凝土路缘石。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如何保护并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仍然是世界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据报道,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缺水地区,70%的大中城市都属于缺水城市,其中北京是全世界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已经下降至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缺水警戒线。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以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直至枯竭,并由此引发地面沉降等次生灾害;另一方面,城市地面被大量建筑物、硬化地面所覆盖,使有限的降水通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向江河,大大削弱了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同时增加了江河的防洪压力。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利用绿地促进雨水的蓄渗利用,例如控制绿地高程低于路面、在绿地内建设蓄水池、绿地地下采用透水基质、将排水口的位置从道路移至绿地内等。以居民小区为例,假设绿化率30%、绿地比路面低10厘米,仅绿地地面凹陷空间就可一次将30毫米的降雨全部蓄积下来。
然而,绝大部分道路、广场与绿地之间仍采用不透水的路缘石隔离,造成了绿地只能接纳从空中降下的雨水,而不能接纳来自道路、广场、建筑物区域的雨水,致使绿地外的这部分雨水只能流失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连通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和相邻的绿地,快速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排向绿地,促进雨水蓄渗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节约混凝土材料,减轻路缘石的自重,降低生产和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在硬化地面和相邻下凹绿地之间的安装的混凝土路缘石上,设置多个规则、平直的孔洞,贯通面向道路的侧面和面向绿地的侧面。
其中,所述混凝土路缘石外观为长方体或六棱柱,长30至50厘米,高20至30厘米,厚度5-12厘米,外边框(1)宽度为5-8厘米,向道路一面为矩形、方形或正六边形。
其中,所述孔洞(2)数量为5至12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扇形及其复合图形,总孔隙度为15%至30%。各孔洞的直径或宽度为3至15厘米,孔洞间的内部框格(3)厚度为3至5厘米;孔洞垂直于路缘石前后两个立面,且各截面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孔洞排列均匀,除了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外,还能保证路缘石安装后,在外框内部各水准面上均有孔隙,无论路面水位深浅,均可透过路缘石向绿地排放,而且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地下部分仍有部分孔隙,可以贮水并其向绿地渗透。
本实用新型的孔洞结构,可节约混凝土材料15%至30%,节省安装费用3%至5%,综合造价可降低10%至2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以圆形孔洞、圆形和矩形复合孔洞为例,以下同)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和方形孔洞)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截面为正六边形,孔洞为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复合图形)的示意图。
图中:1为外边框,2为孔洞,3为内部框格,4为硬化地面,5为本实用新型,6为绿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制作,由于采用垂直、等截面的孔洞,便于制作、脱模。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5)设置于道路(4)和绿地(6)之间,埋深以10至20厘米为宜,安装不分方向,保证孔洞连接硬化地面与绿地即可。硬化地面从中部向边缘的绿地方向保持1%至2%的坡降,以利于排水,绿地边缘与硬化地面齐平或略低,向绿地内部以10%的坡降延伸,直至达到绿地的设计高程为止。
当路面上有水时,水可从路缘石的孔隙流向地势较低的绿地,随水漂流的较大杂物可被路缘石的框格阻挡,泥沙及较小杂物可被绿地表面的草木拦截,可避免设置在绿地内的排水口受到堵塞。从路面以上直至路缘石顶部边框以下,各水准面均有孔隙可以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未经王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倒烟的排烟装置
- 下一篇:天车上下登机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