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7549.9 | 申请日: | 201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毛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012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蓄电池 反接 保护 报警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
技术背景
蓄电池的应用广泛,例如:在现在的电子称重仪表行业里,由于全国各个地区有许多使用电子汽车衡的场所存在市电供电不足,需用蓄电池供电的`题,所以直流蓄电池在电子汽车衡上的应用很普遍。由于蓄电池是外接设备,实际用户经常把蓄电池正负极接反,给仪表和蓄电池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损伤。蓄电池正负极反接后,将烧毁一部分电子线路,同时反接后的自放电将对蓄电池造成永久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它结构简单,能在蓄电池接反的情况下起到保护和报警的作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连接一蓄电池,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其中,所述保护报警电路包括一保险丝、一第二二极管,以及相互串联的一第一二极管和一蜂鸣器,其中:
所述保险丝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蜂鸣器的一端,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
上述的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其中,所述蓄电池为直流蓄电池,其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
上述的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其中,所述保险丝为自恢复保险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在蓄电池接反的情况下,通过烧断保险丝,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通过蜂鸣器鸣叫,起到报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蓄电池正确连接时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蓄电池反接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保护报警电路,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一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连接一蓄电池BT1,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DC;该保护报警电路包括保险丝F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相互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和一蜂鸣器BUZZ,其中:
保险丝F1为自恢复保险丝,连接在保护报警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二输入端;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输入端,正极连接蜂鸣器BUZZ的一端,该蜂鸣器BUZZ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
蓄电池BT1为直流蓄电池,其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二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选用的型号IN5401的二极管,其他都选用现有且常用的产品。
如图1,当蓄电池BT1连接正确时,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反向截止,蜂鸣器BUZZ不鸣叫,保险丝F1通过适合工作的电流,整个电路能正常工作。
如图2,当蓄电池BT1反接时,第二二极管D2正向导通,保险丝F1通过大电流,几秒钟后保险丝F1烧断,进而保护了蓄电池BT1。而第一二极管D1正向导通,蜂鸣器BUZZ鸣叫,提醒用户蓄电池BT1接反了,要马上采取措施。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7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插座
- 下一篇:一种用于自动上料机插入硅片工序的石英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