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料孔排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6936.0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左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冠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落料孔排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切过程中的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模切产品生产过程中,排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以及工时成本。排废方式笼统的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动排废,二是手工排废。
排废追求的原则是速度快,质量好,能自动排废就不用手工排废。自动排废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多刀工艺用自动排废优势非常明显,边模切边排废,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因再度粘连而造成的废料难排;手工排废的特点是比较灵活,可以处理一些复杂难排废的产品,但速度慢、成本高。影响排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材料的性能、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产品的排布、加工工艺等。
通常,刀模都是实心的,当刀模在材料上进行模切时,材料上的废料经过泡棉回弹会留在产品上。外框废料因为有连续性,基本都能实现机械自动排废,而内框废料(如圆孔废料)因其独立性、尺寸小等原因很难实现自动排废。这样的排废需要手工排废,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落料孔排废装置,它能够自动排废落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落料孔排废装置,包括模切本体和在模切本体上的刀模,刀模包含刀刃,所述的刀刃形状为闭环形状时,所述的闭环形状与模切本体相通,模切本体上与闭环形状相连通的是落料孔,落料孔再与模切本体内设置的落料槽相连通。
所述的刀刃高度为1.2 ~ 2 mm。
所述的刀刃刀口比刀背面小。
一种可自动排掉产品小孔废料的排废装置。所述排废装置结构简单,主要由产品刀模和一块开槽的模切本体构成。
将上述落料孔排废装置装配到模切机,可选用双面胶带将所述排废装置固定在模切机上模板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落料孔排废装置效率高,边模切边排废,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因再度粘连而造成的废料难排。
2、本实用新型所述落料孔排废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落料孔排废装置刀模俯视图;
图2是落料孔排废装置模切本体俯视图;
图3是落料孔排废装置模切本体侧视图;
图4是落料孔排废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5是落料孔排废装置模切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6是落料孔排废装置排废示意图。
其中:1-落料孔;2-落料槽;3-刀模;4-模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6所示,一种用于加工有孔FIXING产品的落料孔排废装置,所述排废装置由刀模3和模切本体4构成;刀模3在模切本体4上,刀模3上设置有刀刃,所述的刀刃形状为闭环形状时设置成闭环空心状,即此装置的孔形状,模切本体4上设置有与闭环空心状的刀刃相连通的落料孔1,落料孔1再与模切本体4内设置的落料槽2相连通。
所述刀模要求尺寸精确;所述模切本体4及刀模3要求板面平整。刀模3和模切本体4之间用胶带连接。
使用双面胶带将所述排废装置固定在模切机的上模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模3为蚀刻刀模,是由设计人员根据客户图纸设计而成,要求尺寸精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切本体4的大小根据刀模3的大小而定,例如,模切本体4的长度为a,宽度为b,刀模3的尺寸为100mm×30mm,那么a≥100mm,b≥30mm,但考虑节约成本,模切本体4只需稍大刀模3一些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切本体4的厚度为22 mm(设计人员可根据模切机的性能自行设计);所述模切本体4需开通槽(以下称落料槽2),例如,模切本体4长度为100 mm,落料槽2长度也应为100 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料槽2的宽度要尽可能的宽,深度要尽可能的深。在落料槽2内开圆孔,孔的位置和数量要与刀模3上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且孔直径要大于刀模3的孔直径。
刀刃我们一般1.2 ~ 2 mm,不会超过2 mm。孔状刀刃(刀口小,刀背面大)模切材料,材料和刀刃是紧密吻合产生有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大于材料本身的重力使得材料能够停留在刀模孔里面,下一次模切的材料将上一个废料往上顶最终废料都进入落料槽2实现自动排废。(刀口小,刀背面大)是为了废料互相顶替时减少阻力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冠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冠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6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