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5281.5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7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普发兴业动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娟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机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压缩机的有油润滑方式主要是一种强制有油润滑的方式,此种润滑方式采用的是向气缸内壁直接注油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润滑油会堆积在气缸内,虽然减少了活塞与气缸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程度,但压缩机的润滑油的油耗会很高。同时由于气体直接与润滑油接触,在排出的气体中夹杂的油份也会很高。很难保证压缩后的气体的清洁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润滑装置,以降低润滑压缩机活塞所需的润滑油油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润滑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缸,以及位于其中气缸内的活塞,还包括:
盛放润滑油的储油箱,设置在气缸外;
至少一个喷油嘴和油泵,所述喷油嘴位于气缸内壁上的凹槽中,所述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储油箱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接每个喷油嘴,并以一定压力在活塞回程中,克服气缸中气体的压力,通过喷油嘴将储油箱中的润滑油喷射到气缸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润滑装置,通过在气缸的压缩气体腔内壁上设置的喷油嘴向气缸内壁喷射润滑油来实现对活塞的润滑目的。由于喷油嘴内的油压低于气缸出气时的气缸内压,高于气缸吸气时的气缸内压,因此,润滑装置只在活塞回程时,气缸吸气的情况下实施喷射,减少了喷油量,同时也提高了从气缸输出的气质质量,减少了活塞的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
所述输油管路上设置有阻止润滑油回流的单向阀。
此种设计目的是阻止在喷嘴内未喷射出去的油或气体回流到储油箱中,避免气泡的产生。
所述至少一个喷油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匀分布在气缸内壁上的喷油嘴。
气缸内壁上可以设置多个喷油嘴,在不同位置对活塞进行润滑。
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匀分布在气缸内壁上的喷油嘴包括:至少一圈沿气缸内壁周边等间距分布的多个喷油嘴。
气缸内壁上的喷油嘴沿着气缸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可以分布并列的多圈喷油嘴,好处是可以在更多方位上对活塞进行润滑。
所述喷油嘴包括连接的圆管状喷射口和圆管状油管,在圆管状喷射口和圆管状油管轴线所在平面上,圆管状喷射口和圆管状油管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其中L为夹角,n为喷嘴数量。
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阻止润滑油回流的单向阀。
此种设计是阻止喷油嘴中的润滑油以及气缸内的气体回流到储油箱中。
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外的油气分离器。
此种设计是对排出气缸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提高气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润滑装置,改变了以往的活塞全程喷射的模式,减少了耗油量,同时也减少了气缸内的气体含油量,有效的起到了润滑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活塞的磨损,增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结合以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气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气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气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气缸内部喷油嘴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气缸内部喷油嘴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的喷射角度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然气的压缩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普发兴业动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普发兴业动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5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虫蚁不食保温隔音千度不燃的铜玻板复合果壳板
- 下一篇:一种集成装配式外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