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链条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5102.8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琛;贺萍;邱浩;李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条 调节 装置 应用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传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指一种车辆用的链条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传统的转向机构,其包括方向盘1′、方向机2′、连杆3′、左转向臂4′、横拉杆5′、右转向臂6′及主销7′,方向盘1′带动方向机2′,方向机2′通过连杆3′带动左转向臂4′连动,左转向臂4′通过主销7′带动左轮胎A转向,同时,左转向臂4′通过横拉杆5′带劝右转向臂6′运动,从而带动右轮胎B跟着左轮胎A转向。
参考图2所示,其为采用传统的转向机构的汽车转向时的结构示意图,汽车的转弯半径为R,且R为汽车纵向对称面至瞬时转向中心O的距离,L为轴距,K为两前轮主销轴线的距离,β为外侧转向轮转角。则R近似为L/sinβ。如图1所示,转弯时,旋转中心点在后轮垂线的延长线上,其转弯半径R较大,低速转弯的性能较差。
上述传统转向机构的缺点是,一、由于梯形转向机构、横拉杠力矩和后轮随动等原因,导致转向角度较小(转向角度的定义如上),且转弯半径较大;二、由于机械转向的控制精度问题,不能保证四个轮子的垂直中心线相交于一点,从而导致车轮打滑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链条调节装置,其可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中,调节链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其应用该新型链条调节装置,使车辆的转弯半径小,低速转弯的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链条调节装置,其包括过渡轮组、丝杆及支撑架,所述的过渡轮组包括第一过渡轮及第二过渡轮,所述的丝杆与所述的第一过渡轮固设,所述的支撑架与所述的第二过渡轮固设,链条的一侧架设在所述的第一过渡轮上,链条的另一侧架设在所述的第二过渡轮上,所述的丝杆与所述的支撑架螺纹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过渡轮组还包括有小过渡轮组,所述的小过渡轮组至少包括两个小过渡轮,分别设于第一过渡轮或第二过渡轮的两侧,压设在所述的链条上。
优选地,上述的小过渡轮包括四个小过渡轮,所述的其中两个小过渡轮设于所述的第一过渡轮的两侧,压设在链条上;所述的另外两个小过渡轮设于所述的第二过渡轮的两侧,压设在链条上。
上述的链条调节装置,其还进一步包括有滑道,所述的支撑架设于滑道内。
一种转向机构,用于汽车的左右车轮,其包括有方向盘、方向驱动装置、链轮组件及上述的链条调节装置,所述的方向盘与所述的方向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链条组件包括主链轮、从链轮及链条,所述的链条设于所述的主链轮和从链轮间,所述的主链轮与从链轮分别与所述的左右车轮相连,所述的方向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的链轮组件,驱动所述的左右车轮转向,所述的链条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的链条上,用以调节所述的链条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时,动力装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丝杆在支撑架内进出,缩短或延长第一过渡轮、第二过渡轮之间的距离,即,起到调节链条的作用。采用本链条调节装置的转向机构,可使车辆的转弯半径小,低速转弯的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转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传统的转向机构的汽车转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链条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条调节装置,其包括过渡轮组1、丝杆2、支撑架3及滑道5,其中:
过渡轮组1包括第一过渡轮11、第二过渡轮12及小过渡轮组13,在本实施例中,小过渡轮组13包括有小过渡轮131、132、133、134;链条4的一侧架设在第一过渡轮11上,另一侧架设在第二过渡轮12上,小过渡轮131、132设于第一过渡轮11的两侧,且其压设在链条4的一侧上;小过渡轮133、134设于第二过渡轮12的两侧,且其压设在链条4的另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丝杆2的一端与动力装置相固设,其可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丝杆2与第一过渡轮固设,参考图4所示,丝杆2的另一端设有螺纹21,其与支撑架3的内螺纹31相配合。
支撑架3的一端与第二过渡轮12固设,另一端设有内螺纹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5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智能电表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碰撞试验的可自动释放的牵引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