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分型的铸球、铸段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4961.5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2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宁国新宁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0 | 分类号: | B22C9/20;B22C9/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的热加工成形的技术领域,涉及耐磨材料介质的铸造成形的工艺技术装备,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分型的铸球、铸段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粉体工程的研磨介质,如铸球、铸段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迪沙线在耐磨铸球、铸段行业生产的推广,Φ30以上的铸球、铸段因其生产工艺的特性,加上迪砂线的特点,耐磨铸球、铸段行业一直无法将Φ30~Φ80铸球、铸段在迪砂线上生产。
目前铸球、铸段的铸造工艺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方式仍采用传统的人工金属模具生产Φ30~Φ80铸球、铸段,这种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质量不够稳定;也有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砂型铸造生产Φ30~Φ80铸球、铸段,但这种工艺存在严重的质量风险,如:产品易出现黑头、缩松等铸造缺陷。
现有几种垂直分型模具仍无法解决铸球或铸段产品的黑头、缩松等铸造缺陷,铸造产品工艺出品率也不高。
经检索我国已有的几项专利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Φ30~Φ80的铸球、铸段在迪砂线上生产的质量问题。如中国专利200910220919.0、200920172789.3等,模具设计的铸造工艺存在缺陷,模具排气工艺不畅通,补缩不够充分、完善,导致生产的产品存在严重的黑头、缩松等铸造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分型的铸球、铸段模具,其目的是完善铸球、铸段铸造成型过程的排气、补缩工艺,彻底解决铸造产品的黑头、缩松等铸造缺陷,解决Φ30~Φ80的铸球、铸段不能在迪砂线上生产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垂直分型的铸球、铸段模具,包括模具体、成型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所述的成型浇注系统设置在所述的模具体的分型面上。所述的排气系统设置在模具体的分型面上;所述的排气系统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囊,以及在所述的模具体上连通为一体或若干个部分的气道;所述的气道将所述的成型浇注系统中的模型包围在其内。
所述的气道与所述的模型的距离≥0.2mm。
所述的气囊的形状为球状,或者为圆台形状。
所述的成型浇注系统包括浇冒口、主浇道、分流浇道、补缩冒口、模型,多个所述的模型构成模型串。
所述的分型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模型构成铸球模型串,所述的模型串的一端与所述的主浇道连通;
所述模型串的轴线与水平线呈±5°的夹角。
或者,所述的模型串的轴线与水平线重合。
所述的主浇道与补缩冒口的下端直接连通。
所述的补缩帽口的上部设计为倒置的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善铸球、铸段铸造成型过程的排气、补缩工艺,其完善的排气系统、科学的冷凝和补缩控制设计,保证了Φ30以上规格铸球、铸段产品在迪砂线上生产的质量,彻底解决铸造产品的黑头、缩松等铸造缺陷,使铸造行业摆脱了传统生产工艺的束缚,解决了Φ30以上铸球、铸段产品目前不能在迪砂线上生产的技术难题以及生产成本高、生产能力和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各规格尺寸的铸球、铸段生产,尤其适宜于Φ30以上铸球、铸段产品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铸球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铸球产品成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系统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
1、模具体,2、浇冒口,3、主浇道,4、分流浇道,5、补缩冒口,6、通气孔,7、模型,8、模型串,9、定位孔,10、安装孔,11、气囊,12、排气通道,13、型砂,14、分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宁国新宁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宁国新宁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4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