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房设备并联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4597.2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晖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晓林 |
地址: | 432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设备 并联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房设备并联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机房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程控交换设备的运行要求,程控机房需要一种在各种环境下均可使用的排热设备,由于固有定式的影响,业者普遍想到了当时已经日趋成熟的空调技术,机房空调的设计思路延续至今,也在后来者不断的完善中步入当下的市场环境。
由于机房空调能够满足程控交换设备的环境要求,上世纪七十年代直至上世纪末,程控交换技术迅猛的发展给予了机房空调一片广阔的天空,期间有大量的国内外厂家进入本行业,设计和生产出各种品牌和形式的机房专用空调,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引进程控交换技术,也是在那个时间开始逐步接触到机房专用空调,之后也出现一批国内厂家进行机房空调的生产,这个阶段属于机房空调的黄金时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据和网络业务开始步入市场,相比程控交换设备,数据和网络设备的发热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延续程控交换机排热的设计思路已经逐步显现出技术疲态,难以跟进新的技术形势,而出现一些无法忽视的技术瓶颈。
具体技术瓶颈如下:1、巨大的能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阶段的各类机房,空调耗能比例已经接近机房总耗能的一半左右,而这一部分耗能是无法产生任何直接经济效益的,仅仅是为了保障机房设备的运行环境,间接的由机房设备产生经济效益。
2、巨大的体积:目前,设计最精巧的机房空调主机,包括维护工位的每平米占地仅能提供不足20KW的显冷量,而目前机房中,单机柜(占地面积不足一平米)已经可以轻易达到二十多千瓦的发热量了,也就是说,单独针对一个机柜(占地面积不足一平米)就需要配备二十多千瓦制冷量的空调(机房占地约1.5平米)。
3、昂贵的维护成本:由于常年大负荷的运行,机房空调在高要求设计的同时必须满足高要求的维护水平,同时机房空调的核心技术属于多元非线性的制冷技术,对于维护和维修的技术要求相当高,必须付出昂贵的维护成本才能满足机房空调的稳定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性能的提升势必同时带来热量的提升,也就是说,在不断增长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下,这样的发热密度记录将持续不断的被刷新。同时据我们预计,由于科技的发展,现有的低热量机房设备(如交换机)也迟早会被数据设备替代,发热量也会逐步接近目前的IDC机房的水平。现有的机房散热水平已经对于机房空调来说都是不堪重负,那么长此下去,机房空调将难以应对!
下面详细介绍下机房空调的技术特点及运行原理:
1)集中送风方式控温:
机房空调采用的是循环整个室内空气的方法进行室内温度控制,工作模式为:空调通过大功率的风机采集回收室内空气并检测温湿度后,空调对回收的空气进行室内环境需要的温湿度处理后回送到室内;大功率风机将经过处理的适宜空气送到机房设备内以后,吸收机房设备发出的热量,升温空气再在大功率风机的作用下排出设备内部,最后通过机房空间回到空调,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完成空气处理。在整个循环中,大功率风机是不可或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机房空调的灵魂。
空调的制冷系统和送风系统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以一台名义制冷量18KW(显冷量)的机房空调为例,其配备的压缩机耗电功率约为5KW左右,而为风机耗电功率则为2KW甚至更高。我们知道,机房的制冷量配置原则是至少满足最大热负荷时的降温需求,根据所有空调的控制逻辑,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压缩机将会停机,但为了维持室内正常的风循环,风机将会不间断运行。同时,即使是该机房不存在任何制冷设备或制冷量备份,该空调的压缩机也一直会处在间歇运行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没有任何制冷量备份保温措施完好的普通机房,压缩机的全年占空比将在50%左右,而室内风机将不间断运行,以该18KW空调运行一万小时为例:
压缩机耗电:5KW*10000小时*50%=25000度电
风机耗电:2KW*10000小时*100%=20000度电
出现以下情况将进一步降低压缩机占空比:
a)、机房保温措施不完善,空调冷量配置较高;b)、存在备份空调或备份制冷量;c)、机房扩容增加制冷设备;d)、采用各种空调节能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晖,未经李俊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4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回收装置及其带有该装置的湿式清洗设备
- 下一篇:室内复式升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