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备前壳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3363.6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5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业凯;王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G09F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使产品标识发光显示的前壳设计方式以及采用所述前壳设计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各种家电设备以方便其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家电产品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设计更加美观、更显档次的产品外形是目前家电设备制造商为提升产品销量而普遍采取的一种实施策略。
对于电视机、显示器等显示设备来说,在设备前壳的显著位置一般都设计有该产品的商标标识。如果将产品的商标标识设计成发光形式,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档次,使其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可发光的商标标识主要应用在前壳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显示设备上,比如液晶电视机等,对于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前壳,目前还无法实现商标标识的发光显示,这也使得该类显示设备的整体美观度大打折扣。
基于此,如何在不透明的前壳上实现产品商标的发光显示,以提升产品外观的美观度,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前壳,以解决在不透明前壳上实现标识发光显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设备前壳,包括由非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板和背光板,在所述壳体板上设置有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标识显示部,所述背光板位于壳体板的背部,且背光板的出光面正对所述的标识显示部。
其中,所述标识显示部可以是文字或者图形,比如设备的商标名称或者图样等。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显示部凸出设置在一块底板上,所述壳体板覆盖在底板上且壳体板的外表面与标识显示部的外表面相平齐。
又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标识显示部的总厚度等于底板外侧壳体板的厚度。
更近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宽度等于底板外侧壳体板的宽度,所述标识显示部的宽度小于底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标识显示部由亚克力制成,壳体板由非透明的塑料制成。
为了提高标识显示部的显示效果,优选在所述背光板上设置LED面光源,所述LED面光源通过导线连接设备内部的供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优选采用设备内部的电源电路转换输出的待机电源,由此可以使得标识显示部在设备通电时始终处于发光显示状态。
基于上述设备前壳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前壳设计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包覆在所述显示屏外围的设备前壳,所述设备前壳包括由非透明材料制成的壳体板和背光板,在所述壳体板上设置有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标识显示部,所述背光板位于壳体板的背部,且背光板的出光面正对所述的标识显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不透明前壳上实现了标识的发光显示,利用该技术对产品的商标标识进行发光显示,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强产品的整体美观度。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设备前壳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外形图;
图2是图1所示设备前壳中壳体板与背光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3是注塑嵌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注塑嵌件与壳体板的结合关系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电视产品为例,针对电视机前壳来具体阐述如何在不透明的设备前壳上实现标识的发光显示。
参见图1所示,在目前的电视机前壳1上,位于其下方中间位置处一般都设计有该产品的商标标识,即标识显示部3,比如海信电视机的商标Hisense等。对于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的设备前壳1来说,要实现商标标识的发光显示非常容易,只要在前壳的商标标识所在部位的后方加设光源即可。但是,对于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前壳1来说,要想实现商标标识的发光显示就需要采用特殊的设计手段。本实施例正是针对目前的不透明前壳提出了一种发光标识的设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3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三次配风的硫磺回收装置
- 下一篇:机壳的卡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