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3271.8 | 申请日: | 201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何闻;顾邦平;郑建毅;贾叔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芳;徐关寿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容器 放电 产生 高能 电脉冲 残余 应力 消除 装置 | ||
1.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电源的电源输入模块,储存电能的电容器储能组,对电容器储能组进行充电的充电模块,和将电容器储能组储存的电能释放至负载的放电模块;
所述的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受控于第一继电器,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一控制所述的充电模块与放电模块轮流导通、使电容器储能组先充电后放电的时序控制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与充电模块之间设有升压整流电路,所述的升压整流电路由与所述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的升压变压器和与所述的充电模块连接的高压硅堆桥式整流器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模块包括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保护电阻、二极管、可控硅、阻容吸收电路和充电限流电阻,所述的常开触点通过保护电阻、二极管与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的阻容吸收电路与可控硅并联,所述的可控硅通过充电限流电阻与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连接;所述的阻容吸收电路由吸收电阻和吸收电容串联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模块包括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的一组常闭触点,与工件接触的放电电极,和与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连接的真空接触器,以及与所述的真空接触器串联、用于调整电参数以产生脉冲电流的可调电感;调节所述的可调电感以改变所述的放电模块的电参数,并改变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形式;所述的放电电极通过夹具与工件夹紧;当常闭触点闭合时,所述的真空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得电,放电模块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模块与一测量其释放的脉冲电流的放电电流采样测量模块连接,所述的放电电流采样测量模块包括与所述的放电模块连接的互感器,放大互感器采集的脉冲电流的放大器,和显示、存储该放大后的脉冲电流信号的数字存储示波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时序控制模块包括PWM波发生器,与所述的PWM波发生器连接的限流电阻,和与所述的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的三极管;当PWM波输入为高电平时,所述的三极管导通,所述的第一继电器得电,断开所述的放电模块,导通所述的充电模块,对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进行充电;当PWM波输入为低电平时,所述的三极管截止,所述的第一继电器失电,断开所述的充电模块,导通所述的放电模块,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向工件释放高能电脉冲、以消除工件的残余应力;通过调节PWM波的周期和占空比控制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由多个高压电容器并联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电容器放电产生高能电脉冲的残余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器储能组与释放电容器储能组放电后的残余电能的断电自动泄荷电路连接,所述的断电自动泄荷电路受控于第二继电器,所述的断电自动泄荷电路由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泄荷电阻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32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